决策参考
2011年第13期
编者按:
省部共建大学是指国务院部委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高校。
历史上我国高等学校多隶属于国家不同的部委,各个部委办自己特色的高校。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后,中央将原来的部委所属高校调整为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其他部委主管,其他高校改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即形成了目前的高校隶属格局:少数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多数地方政府所属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而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方面为实施国家层面的“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国际一流及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央部委拉动地方政府配套支持部属高校发展的规划,让更多的直属大学得到地方资助,例如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另一方面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推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省的金字招牌,省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区域内高校的发展。面对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在省级区域布局极不均匀,只有少部分高校才能遴选进国家级“211工程”、“985工程”项目和国家部委属高校不能扩容这样的局面,高等教育资源不发达省份的政府为了做强地方高等教育,便大力支持省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从战略上最大程度破解其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推动自己的快速发展甚至是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例如中北大学、河南大学、集美大学等,于是就形成了两类“省部共建大学”。
二、省部共建的分类
省部共建高校主要为两类:一是:为实施国家层面的“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国际一流及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中央部委拉动地方政府配套支持部属高校发展的规划,例如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二是:地方高校依靠自己特色在省级政府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对应部委支持以拓展教育经费资源、提升自身水平的战略,例如中北大学、河南大学、集美大学等。
(一)省级政府与教育部共建
39所“985工程”高校,100多所“211工程”高校全部属于省部共建模式,其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了这些高校数额较大的拨款和支持。
2004年,教育部经过认真、慎重的论证和研究,决定与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共建一所地方所属大学。此举旨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推进教育公平,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自2004年教育部与河南省共建郑州大学以来,截至目前,教育部已与河南、新疆、云南、陕西等17个省(自治区、兵团)签订了分别共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等22所高校的协议。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从宏观指导、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共建高校以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教育部将视条件和可能给予省部共建高校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对共建高校的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扶持,指导共建高校制订完善战略发展规划、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在区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共建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扶持共建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吸收共建高校参加教育部召开的直属高校的重要会议,进一步推动其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相互学习和信息交流。
类 别 | 学 校 |
教育部与河南省 |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
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疆大学( |
教育部与云南省 | 云南大学( |
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 广西大学( |
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大学( |
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石河子大学( |
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 | 西藏大学( |
教育部与青海省 | 青海大学( |
教育部与江西省 | 南昌大学( 井冈山大学( |
教育部与贵州省 | 贵州大学( |
教育部与山西省 | 山西大学( |
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 | 宁夏大学( |
教育部与陕西省 | 延安大学( 西北大学( |
教育部与河北省 | 河北大学( |
教育部与湖南省 | 湘潭大学( |
教育部与吉林省 | 延边大学( |
教育部与海南省 | 海南大学( |
教育部与甘肃省 | 西北师范大学( |
教育部与浙江省 | 浙江工业大学( |
注:以上是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
(二)省级政府与其他部委共建高校
1. 工信部与教育部、省级政府共建高校
除了省级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外,另一大的共建院校群体当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教育部、省级政府共建高校群体。这一共建体制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一些高校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获取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一共建院校群体中的鲜明例子就是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誉的中北大学。十二五期间中北大学继续实行山西省与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建,其共建协议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中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中北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对中北大学的管理,继续实行“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方共建,以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协议,山西省人民政府继续将中北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进行建设,对中北大学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实验室、创新团队等的建设与发展给予重点扶持;继续支持中北大学把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作为重要服务面向,其毕业生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就业视同在本地区就业,支持中北大学为国防系统定向培养学生;进一步支持中北大学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北大学服务地方和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力。
国防科工局继续支持中北大学进一步强化国防特色,指导和支持其国防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继续支持中北大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继续支持中北大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的发展,按照“同等优先,择优扶持”的原则,通过科研项目方式予以支持;继续在中北大学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中,给予相应支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类 别 | 学 校 |
工信部与教育部、湖南省 |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
工信部与教育部 | 北京邮电大学 |
工信部与教育部 | 电子科技大学 |
工信部与教育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工信部与河北省 | 燕山大学 |
工信部与山西省 | 中北大学 |
工信部与辽宁省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工信部与吉林省 | 长春理工大学 |
工信部与江苏省 | 南京邮电大学 |
工信部与浙江省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工信部与江西省 |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 |
工信部与湖南省 | 南华大学 |
工信部与广西回族自治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工信部与重庆市 | 重庆邮电大学 |
注:以上省部共建高校,不含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
2.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省级政府共建高校
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开展得早,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共建工作。目前与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共建的高校共有八家,包括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集美大学、南通大学,另外还有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2所部直属高校和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所民航高校,形成了“8+2+
未来几年,交通运输行业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各高校将紧抓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按照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人才需求办学,围绕行业发展新领域、新课题创新办学思路,贴近行业,突出特色,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再上新台阶。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为共建院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智力支持。
类 别 | 学 校 |
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 | 武汉理工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 | 重庆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 | 上海海事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 | 长安大学(2005年6月26) |
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 | 集美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 | 山东交通学院( |
交通运输部与湖南省 | 长沙理工大学( |
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 | 南通大学( |
注:以上省部共建高校,不含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
3.其他部委与省级政府共建高校
类 别 | 学 校 |
省级政府与农业部共建地方高校(1所) | 河南农业大学 |
省级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地方高校(4所) | 南昌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三峡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
省级政府与铁道部共建地方高校(2所) | 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
省级政府与民政部共建地方高校(2所)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省级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地方高校(3所) | 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 宁波大学 |
省级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地方高校(1所) | 沈阳建筑大学 |
省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共建地方高校(1所) | 成都理工大学 |
省级政府与国家粮食局共建地方高校(1所) | 河南工业大学 |
省级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8所) | 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 |
省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共建地方高校(1所) | 河南理工大学 |
省级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地方高校(3所) | 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
省级政府与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共建地方高校(6所) | 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
省级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地方高校(1所)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省级政府与国家审计署共建地方高校(1所) | 南京审计学院 |
注:以上是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不含“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高校。
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朱海风关于省部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观点:
为了不辜负水利部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围绕省部共建的目标和主旨,进一步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真正实现学校内涵提升和协调发展。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服务面向与办学宗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从建国初期创立至 2000年一直隶属水利部管理, “立足黄河, 面向三北”是当时我校迁往郑州后的服务面向。2000年随着我校被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地方高校,校党委及时地把我校的服务面向调整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水利电力行业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从事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目前我校实行省部共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和拓宽我校的服务面向,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在服务面向上要进一步确立“三个服务”的思想,即“服务河南、服务行业、服务社会”。
在服务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共赢求合作”的原则。一方面遵循以服务求支持的原则,积极争取水利部、河南省对我校办学多方面的支持,抓好机遇,用足政策;另一方面遵循以贡献求发展、以共赢求合作的原则,打好基础、练好内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
二、坚守协调共进的学科建设发展与基本原则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部共建协议,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我校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干, 工、管、理、文、经、法、农等学科相互交叉为特点的。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校自身的实际,信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把“增强特色、拓宽基础、促进交叉、按需发展”作为我校学科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办学方向由单一学科向特色鲜明的多学科转型。
为了保持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加强传统特色学科建设,把我校的特色学科做优、做强、做大。同时,还应积极培育和催生新兴的学科方向,形成新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我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
三、强力实施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随着我校博士授予权单位建设的立项、省部共建协议的签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步伐的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缺乏已成为制约和影响我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来抓人才”,努力建立一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素质良好、勇于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体系已成为目前我校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四、努力开发校友资源与促进校友共建共享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著名高校,办学近 60年来,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培养了 10万多名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校友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对校友的宣传、服务不力等现象。因此,为了早日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以省部共建为契机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开发、整合、运用这一资源。
首先,要提高认识,强化对校友重要作用的认识。其次,要综合发挥校友会的工作职能,再次,要搭建平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最后要引入资源,拓宽学校筹资渠道。一些企业界的校友,他们需要利用母校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力量来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母校与校友之间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提供专家咨询等其它方式进行产学研结合, 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这也是资助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