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2011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1-05-22作者:设置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高招调查报告》

 

2011428,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报告表明,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达到了69.5%。在2011年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平均录取比例还将保持增速,从而将导致部份高校出现生源不足的严峻局面,直接危及高校存亡。报告显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上大学的突出矛盾获得了极大缓解,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

  生源下降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却缓慢增长。这一剪刀差直接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迅速攀升。尤其近2年,录取比例实现了翻番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经超过85%。这种超高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河南省两年录取率增长了22.6个百分点,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也达到了79.72%。湖南省2009年招生录取比例只有56.9%2010年则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还有一些原因加速了生源因素的影响。最近3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是高中毕业生。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也对到高校招生与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根据报告提供数据,安徽2010年在本科及专科层面,分别有10%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各地的实际录取比例可能要比计划录取比例高出几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地,招生计划中本科招生比例已达到60%左右。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生源质量大幅下滑。

  《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指出,为应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已经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给出了相关措施,将分层次考试,即专科尤其是高职院校首先进行注册入学试点。目前北京、江苏等省市已经部署并实施这一政策。

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认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对学校的日常运行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尤其是部分办学质量欠佳,就业前景不好的高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教育部部长助理、教育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顾海良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时就曾多次提出,高校在持续的生源下降面前,质量差的高校的倒闭不可避免,高校应该未雨绸缪。高校应该如何应对生源危机?有教育专家指出,首先应练好内功,对办学定位与思路进行清晰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服务,增强营销推广能力,尤其是网络推广能力,以适应日益加剧的生源竞争局面。

 

 

河南农业大学出新政:高一本线20分免

四年学费

 

     5月9,河南农业大学公布今年招生计划,为吸引优质生源,河南农业大学推出新政――高一本线20分报农大可免4年学费,高于二本线30分的可任选所有二本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今年计划招生7551人,其中,本科共6181人,专科计划1370人。并且今年该校通过审批新增或调整的专业有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此外,今年河南农业大学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成立了河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地点在许昌新区,招生规模为500人。

 

 

中原工学院部分专业继续按大类招生

 

  2011年,中原工学院部分专业继续按照大类招生。招生的大类专业有:电气信息类(含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艺术设计(含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外合作办学艺术设计(含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外合作办学艺术设计(含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和纺织品艺术设计方向)。按同一专业大类招收的考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或方向,在完成大类基础教育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能力等,依据学分制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的要求,自主选择本专业大类的某个专业或方向。

  链接:一、为什么要实行“大类招生”

从世界各国的高校发展经验来看,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实行不按专业招生的办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变革 并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根据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的理念,先按文科和理科学习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分流,二年级下学期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都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二、实施“大类招生”的好处

1.“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种趋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 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已经从一次性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本科教育阶段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专业技能,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不断求索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同学科探索求和创新求解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径和思维活动的特性 从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2.“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 ,而且要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局面的复合型 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科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从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大类招生能够让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弊端。同时,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许多学生入学时选择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如前几年的计算机热、财经热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施大类招生,每个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1-2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利于按需培养才。

4.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大类招生”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 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形成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院、系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

5.大类招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受社会就业走向和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招生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冷门” 专业少有人问津,新生质量没有保证;“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考生人满为患,录取比例奇高。按大类招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这个矛盾。大类招生既给学生一个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又将选择期后移,这样的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学校,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2009514,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77-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

一、高考状元就读高校

1.改革开放20年,北大清华成状元首选,中科大复旦受欢迎

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85人,位居全国各高校首位。

 

1977-1998中国部分高考状元就读大学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就读状元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85

2

清华大学

北京

46

3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4

复旦大学

上海

8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6

6

南京大学

江苏

4

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3

8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2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

武汉大学

湖北

2

12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1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1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1

暨南大学

广东

1

南开大学

天津

1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同济大学

上海

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

西南大学

重庆

1

中山大学

广东

1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

 2、扩招10年,北大清华港校三国演义,理科状元青睐清华,文科状元钟情北大多科或单科特色大学受冷落

调查发现,1977-1998年调查到的高考状元入读高校分布较为广泛,但1999-2008年期间我国高考状元入读高校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自1999年后,报考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数量逐年递增。二是1999年以来高考状元报考高校越来越集中于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的名牌大学或世界级一流大学,多科或单科性特色高校如贸易、语言、财经、师范类高校逐渐丧失对状元的吸引力。三是考生选择日益多元化,香港高校由于其中西合璧的独特经济文化背景,吸引了一大批状元入读。

 

1999-2008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就读状元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385

2

清华大学

北京

255

3

香港大学

香港

18

4

复旦大学

上海

16

5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9

7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8

8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5

9

中山大学

广东

3

10

南京大学

江苏

2

武汉大学

湖北

2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

13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

美国格林奈尔学院

美国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1

苏州大学

江苏

1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3.九成状元有京师情结,半成状元乐聚香江

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8年高考状元中,就读的大学主要分布在北京、香港和上海等7个地区的18所高等院校。其中选择就读北京高校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651人,占总数的90.29%,其次是香港,有36人,占总数的4.99%;上海有23人,占总数的3.19%;就读北京、香港和上海的高考状元合计占总数的98.47%,其余的高考状元分别就读于广东、江苏、湖北和安徽等省市,另有1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美国的大学。

二、高校状元就读专业

1.恢复高考20年,经管类专业成状元最爱,法学物理列次席1977-1998年中国部分高考状元就读专业情况

 

名次

专业名称

就读状元人数

1

经济管理

38

2

法学

15

3

物理

13

4

计算机

12

5

生命科学

10

6

土木建筑

         9

中文

9

8

自动化

8

9

电子工程

6

外语

6

2.大学扩招10年来,经管类专业一枝独秀数理化重现往日魅力

 

1999-2008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

名次

专业名称

就读状元人数

1

经济管理

268

2

数理化

122

3

电子信息

59

4

生命科学

58

5

法学

44

6

计算机

43

7

土木建筑

27

8

自动化

26

9

外语

14

10

新闻

8

中文

8

12

材料学

5

13

医学

4

14

机械工程

3

15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

2

工程物理

2

工业工程

2

18

广告学

1

精密仪器

1

历史

1

天文

1

心理学

1

备注:以上高考状元统计结果不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

对比分析高校大扩招前20(1977-1998)和后10(1999-2008)高考状元就读专业情况可知,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这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而1999-2008年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就大不相同,呈现出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的特点,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更是有增无减,其集中度大大提高,2008年,近七成状元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1999-2008中国高考状元就读专业前五

年份

高考状元就读专业

2008

经济管理、数理化、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生物工程

2007

经济管理、数理化、土木建筑、生命科学、电子信息

2006

经济管理、数理化、土木建筑、生命科学、电子信息

2005

经济管理、数理化、自动化、生命科学、电子信息

2004

数理化、经济管理、法学、土木建筑、电子信息

2003

经济管理、数理化、电子信息、计算机、生命科学

2002

经济管理、电子信息、法学、计算机、生命科学

2001

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生命科学、法学、计算机

2000

经济管理、生命科学、法学、电子信息、计算机

1999

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学、生命科学、数理化

三、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1.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首选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的第一名获得者,是高考中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高考状元中,在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定居海外。

2.学术研究成状元职业最爱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中,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部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较高。从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的状元也不少;约有四成多的状元则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3.高考状元专业与职业错位,选大学挑专业时更应谨慎和理性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调查到职业状况的大部分高考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大学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终身职业。再普查我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单,尚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分析显示,部分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少立志长远、多随大流奔热门,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引导、注重培养、给足支持、鼓励拔尖、追求卓越、实现创新。

 

1977-1998年我国部分优秀高考状元职业状况

姓名

就读大学

就读时间

职业状况

蔡申瓯

北京大学

1980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陈通文

清华大学

1979

IEEE Fellow,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崔伟

清华大学

1995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邓勋明

中国科技大学

1980

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董运庭

西南大学

1977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符策虎

北京大学

1981

洋浦新九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高贤均

北京大学

1978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

郭方

北京大学

1977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何立强

中国科技大学

1984

深圳国扬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明

北京大学

1981

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黄宗瑜

清华大学

1977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霍永忠

北京大学

1979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来国明

清华大学

1996

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赖松

中国科技大学

1981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建光

北京大学

1983

IDGVC副总裁兼合伙人

李晓英

北京大学

1981

法国第戎大学教授

李朱

清华大学

1985

启德教育集团董事长

刘学红

北京大学

1977

中青在线总经理

龙瑾

北京大学

1997

博瑞纵横国际广告(北京)有限公司客服总监

潘敏

武汉大学

1983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宋安澜

清华大学

1977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宋新宇

北京大学

1979

易中创业董事长 openBC中国 区总经理

童星

南京大学

1977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竞

清华大学

1982

加州大学教授

王溯舸

复旦大学

1984

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

王铮

中山大学

1982

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韦坚

中国科技大学

1977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吴欣

中国科技大学

1980

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萧柏春

南京大学

1978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徐永恒

北京大学

1983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曾任重庆青年报社社长

许仁

北京大学

1980

美国尤他州立大学教授

薛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9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闫海进

北京大学

1995

世纪证券综合研究所某部经理助理

叶顶峰

中国科技大学

1984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叶蕾

南京大学

1990

《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袁均英

复旦大学

1977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袁启鸿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7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袁文涛

北京大学

1996

留学耶鲁大学

张琼

北京大学

1986

香港某国际银行董事

赵霖莹

复旦大学

1997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学

1979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卓玲

清华大学

1996

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

四、调查建议

1.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状元大学选名牌,专业挑热门值得深思

恢复高考30多年来,我国以高考状元为代表的高分考生在高校及专业的选择上与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和时代主流不谋而合,过于集中在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上,如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在经济贸易等紧俏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则集中到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在高校的选择上则从以前的战国时代跨越到三国演义似的北大、清华和港校上,而一些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和国家大局的高校及其潜力专业往往不受考生的重视。因而,学校要名牌,专业要热门就成了高考状元填报志愿的最真实写照。

分析显示,造成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1)目前各省市大都采取知分填志愿、或是考后填志愿等方式,再加上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考和港校面试招生等新办法,所以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高考状元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了最高选择优先权。(2)国内众多名牌高校更是开出了以高额奖学金和专业任选等优惠条件来吸引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高分考生,2005年后港校天价奖学金的出笼更是加速了国内渴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之间的没有硝烟的奖学金升级战状元争夺战。(3)面对热门专业可能带来的预期高收益和各名牌高校开出的最优惠条件,部分高考状元被市场经济的繁荣天价奖学金所吸引,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贪图一时的荣誉和金钱,没有明晰自己的定位并做好职业规划。

人往高处走,高考状元选择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本身无可厚非,但高考状元过于集中就读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2008年,有近七成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且特别是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几所热门高校,长此以往,其不利影响日益凸显:(1)杰出人才产出率降低,制约国家民族发展。一方面是名校热门专业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趋之若鹜,一方面是国家民族亟需的一些基础行业和专业则少有问津,结果造成人才极大浪费的同时制约了国家民族的长足发展。(2)加大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制约地区社会进步。一方面是香港、东部名校以坚强经济实力为后盾吸引到大批高分考生,一方面是中西部等经济实力较弱但拥有大批优质专业的名校却少有高分考生投考,结果产生了严重的马太效应使得中西部地区高校和社会双重发展缓慢。(3)加剧同质竞争,制约高考状元职场状元。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集中到少数高校少数专业,一方面加剧了学生的专业内耗,另一方面加剧了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大多数高考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理想受限,职业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2.学校及专业的选择是决定考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

高考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成功,高考状元将来未必就是职场状元。职业生涯能否成功受人的健康状况、性格、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题组为此建议,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应过分追求大学名气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而要结合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来选择最具发展潜力的院校及其优势专业,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在其职业上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职业成就,成为职场的状元

高考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要只盯就北大、清华和港校等热门高校,国内其他名牌高校的优势专业也应成为高考状元及高分考生的选择,特别是位居我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0强高校均拥有在国内乃至世界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与专业,所以这些高校的优势专业都应该成为高分考生的就读首选。

3.中国校友会网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推荐报考专业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类型

推荐报考的优势和特色专业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

数学、物理、计算机、光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

机械工程、水利、力学、核科学、精密仪器

3

复旦大学

上海

综合

数学、物理、文学、新闻学、哲学

4

浙江大学

浙江

综合

数学、控制科学、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物理

5

南京大学

江苏

综合

物理、声学、气象学、地质学、文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综合

船舶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工程、控制、医学

7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

测绘科学、水利工程、法学、哲学、经济学、文学

8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合

法学、新闻学、哲学、文学、经济学

9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

化学、机械、地质资源、法学、数学

10

四川大学

四川

综合

材料科学、核技术与应用、数学、文学、口腔医学

11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工

机械设计、光学、热能工程、医学、电气

12

中山大学

广东

综合

数学、哲学、文学、医学、工商管理

13

南开大学

天津

综合

数学、光学、化学、经济学、历史学

14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教育学、文学、地理学、生物学

15

山东大学

山东

综合

数学、材料、文学、物理

16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理工

物理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力学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理工

材料、物理电子、航空宇航科学、军事科学

18

中南大学

湖南

综合

材料、交通运输、遗传医学、管理学、控制

19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综合

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管理学

20

厦门大学

福建

综合

化学、海洋科学、教育学

21

天津大学

天津

理工

化学工程、光电子、水利工程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理工

材料专业、航空宇航科学、电子信息

23

同济大学

上海

理工

土木建筑、海洋专业

24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师范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心理学

25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农林

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

26

东南大学

江苏

综合

建筑设计、交通运输

27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理工

化学工程、水利工程

28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理工

材料专业、航空宇航科学、水声工程

29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理工

机电工程、光学、航空宇航科学

30

东北大学

辽宁

理工

材料冶金、机电工程

3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理工

食品科学、化工、材料

32

重庆大学

重庆

综合

机械、技术经济、建筑学、生物

33

兰州大学

甘肃

综合

化学、地理学、力学

34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理工

材料、冶金

35

湖南大学

湖南

综合

机械、土木、化学

36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师范

教育学、物理

37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理工

地质学、地质工程与矿产资源、矿产普查勘探、勘查技术与工程

38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综合

海洋科学、水产加工

39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理工

化学工程、控制

40

西北大学

陕西

综合

地质学、文学

41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理工

光学、控制、材料

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理工

航空、机械

43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师范

教育学、生物学

44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理工

石油、化学

45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农林

植物学、动物学

46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理工

矿业、工程力学、土木

4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理工

船舶、导航与制导

48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理工

交通运输、经济学

49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理工

电子、信息

50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理工

机械、交通、土木

51

西南大学

重庆

综合

教育学、动物学

52

苏州大学

江苏

综合

纺织、医学

5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农林

植物学、动物学

54

郑州大学

河南

综合

材料、物理

55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理工

材料、船舶

56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师范

教育学、文学

57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农林

植物学、动物学、农业管理

5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理工

电子、信息

59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师范

生物学、文学、物理

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理工

电子、信息

61

河海大学

江苏

理工

水利、土木

62

云南大学

云南

综合

文学、生物学、民族学

63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理工

材料、光学

64

长安大学

陕西

理工

交通运输、地质学

65

上海大学

上海

综合

材料、机械

66

东华大学

上海

理工

纺织、材料

67

南昌大学

江西

综合

材料、食品科学

68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林业

林学、植物学

69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理工

化工、材料

70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理工

机械、电力

71

暨南大学

广东

综合

文学、生物学、经济学

72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师范

教育学、光学

73

山西大学

山西

综合

光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

74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民族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汉语言文学

75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政法

法律史、诉讼法学、法学、政治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理工

材料、化工

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财经

经济学、法学

78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师范

教育学、文学

79

福州大学

福建

理工

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80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农林

植物学、农业经济管理

81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综合

文学、动物学

82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

林业

林学、植物学

83

江南大学

江苏

综合

食品科学、发酵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84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理工

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

85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财经

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

86

新疆大学

新疆

综合

文学、数学

87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财经

经济思想史、财政学、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88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医药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燕山大学

河北

理工

机械、材料

90

广西大学

广西

综合

土木、动物学

91

安徽大学

安徽

综合

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历史文献学

92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医药

医学、生物学

93

辽宁大学

辽宁

综合

经济学、哲学

94

海南大学

海南

综合

农学、植物学、作物学

95

湘潭大学

湖南

综合

数学、力学

96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财经

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

贵州大学

贵州

综合

农药学、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98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师范

文学、教育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农林

动物学、植物学、预防兽医学

100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师范

数学、植物学、教育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