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2012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2-10-11作者:设置

 

 

 

 河南今年预投8000万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

 

    2012年8月8,河南省政府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围绕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战略部署,出台《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推进河南高校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每周期支持30项左右。目的是集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承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使之成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业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引领阵地、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促进高校实现集聚、开放、高效发展,推动我省知识、技术和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在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同创新计划设置四个类别,分别为:面向行业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

 经费方面,省财政2012年将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预留了8000万元用于该项计划的实施。

 

 

重庆工商大学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培养人才的实践

 

重庆工商大学以主持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开放式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为契机,系统设计和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平台与衔接机制,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机制,逐渐形成日趋成熟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牵头主持了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项目“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效。该校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重庆工商大学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与国内知名行业企业实施实质性合作办学;(2)创办政产学研用参与的各司其责的理事会制学院;(3)与境外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4)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借助第三方境内外培训机构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第二,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调互利的长效机制。主要有:(1)政产学研用联盟机制;(2)合作双方人员互动机制。 

成果推广应用的效果主要有:(1)推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3)进一步完善了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4)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教研成果;(5)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高级职务评聘探索学术代表作制度

 

  学术代表作制度是国际上评价一个学者和研究者学术水平如何的一个惯常做法和通用制度。其核心内容是,淡化以往职务评聘的“硬杠杠”,只要教师拿得出够分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家严格评审,哪怕仅仅是一篇,哪怕没在“权威”与“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也能获得参加高级职务竞聘资格。

实施学术代表作制度的意义在于:其一,有助于挤破学术泡沫,扭转学术粗制滥造之风;其二,有助于打破核心期刊的神话和迷信,让学术回归正途;其三,有助于破除职称晋升的论资排辈,促进学术优异。

从今年起,复旦大学将在全校各院系推开一项新的高级职务评聘办法——代表作评审制度。国内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的做法。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论文代表制,真正有分量的论文拿一篇就可以评上教授,从2012年起正式施行。2010年,杭州师范大学推行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和知名同行评议制度。这说明,我国有些大学已经认识到学术代表作制度的重要价值,并在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让学术回归学术本身和学术优异。

 

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机构管理新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设立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前沿院”)旨在适应海外优秀人才快速向学校聚集的新形势,及借此加快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而成立的一所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等多门基础学科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前沿院建设成一个具有鲜明学科交叉特色、拥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准的基础科学研究院,同时为我国实现科研体制改革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试点和经验。

前沿院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建立一批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现已成立了5个研究中心,计划在2013年底前设立10个左右的研究中心以及多个实验室和研究小组。前沿院为每个科研人员配备相应的实验室空间和科研平台建设经费,鼓励其建立独立的研究小组,方向接近的研究小组可以组成一个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可以置于研究中心内(方向一致时),也可置于研究中心外(不一致时)。前沿院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模式,在人事、财务、科研、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等方面保持相对独立,其各项工作直接对学校负责,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工作总体目标为前沿院提供必要条件,前沿院在此基础上独立自主开展各项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给予本科生三次自选专业机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出台教改新规,给予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三次自选专业的机会:进校一年后,学生根据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选学院或学科;大二结束后可在学院或学科内选择专业;三年级后还可以进行专业调整或按个性化方案设计修课计划。

 

中科大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800名,入学一年后将拿出约600个名额供学生重选专业。而该校的部分学院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在院内任选专业,不设任何门槛。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鼓励个性化学习,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交流,而且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产生。

 浙江工商大学大一新生报到即可转专业

 

  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报到即可转专业。这种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填报志愿失误或填报志愿不合适,如果有两个学生都有这种情况,且都喜欢对方的专业,这样在对他人没有任何影响情况下,可以通过互换专业达到各自目的。

除了新生报到互换专业外,该校还为学生提供了4次转专业机会,一是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后的全校范围内转专业;二是学生在两学年内的学院范围内转专业;三是允许学生在第二学期初从高分专业转到低分专业;四是允许确因专业不适应、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二年级学生,在第三、四、五学期初申请降级转入相关专业。

 

                   北京地区高校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多种模式

 

大学教育国际化既是《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对大学的要求,也是近年来高校招生的热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大学国际化主要指标为学生本科阶段是否有出国学习的机会。然而大学教育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国际化”,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国际化教育项目主要分为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双学历、国际交换生计划和本校课程国际化3种方式。其中,国际交换生计划已经基本覆盖一本重点高校,成为国内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是近年来高校推进本土课程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在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领域,北化工、北理工和北航均已设立了“31122”的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通过3年国内学习加1年出国留学,可获得中外高校分别颁发的学历。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国际交换生计划主要形式为前往与本校建立交换生合作项目的境外高校出国留学一年或两年。此外,还有暑期学校等形式。

根据清华大学统计,目前清华大学学生本科阶段出国比例已经达到30%,部分专业超过50%,已经超过以国际化著称的港校。在清华的出国留学本科生中多数为国际交换生计划。同为国家“211”、“985”高校,中央民族大学目前已经与国外高校建立了20多个交流项目,并且还有20多个项目将在近3年启动。北大、北师大、人大等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

 

美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从美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角度来看,近几年的困难形势是罕见的。但教育程度越高,就业几率越高,这仍是一条真理。据美国就业专家分析,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有75%的经济周期因素,另25%则是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的结构性因素。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没有专业技能,而是无用武之地。总体来看,文科专业技能已经供过于求。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改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更早知道就业市场的真正需要。

美国大学生工作好不好找,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在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所学专业与技术相关越少,则失业率越高,如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专业。在2226岁的近几届毕业生中,非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失业率明显高于技术类专业。    

就业者的收入取决于多种因素,美国人口普查局资料显示,专业是决定收入的主要因素。美国各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区别巨大。近几届毕业生中年收入最高的是工程学专业,达55000美元,最低的是艺术、心理学和社会服务专业,为3万美元。其他专业由低至高分别为:人文,31000美元;通讯与新闻,33000美元;教育学,33000美元;法律与公共政策,34000美元;建筑学,36000美元;社会科学,37000美元;商业,39000美元;医学,43000美元;计算机与数学,46000美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