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两次发布关于高校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落实纲要关于“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在“985工程”高校先行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今年在总结39所高水平大学发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工作基础上,
有关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专家评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教育部推动高校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评估是国家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今年本科评估新方案的要求,教育部将强化高校质量主体意识,推进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完善本科院校基本状态数据库,推动高校向社会公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建立高校自我激励和约束的机制。针对评估工作未能体现分类、分级、分层理念,指标体系不够合理、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教育部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立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我们考虑分三个层次制定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在国家层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层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高校层面,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建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以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实行分类评估,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评估的新建本科高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审核评估。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
三是抓项目,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要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实施好专业综合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项目,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
第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不能总“自评满分”。首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只是选择性公开光鲜的数据获得“自评满分”,而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并不多。其实,质量报告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不能总“不做统一要求”。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于我国颁发国家本科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是有基本质量标准,也要求毕业生达到以上标准的。
第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不能总“自我评估”。从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实践来看,自我评估有利于发挥高校的自主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觉的提高和发展。但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是权威性全面评估,客观公正的他人评估对高校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说,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不能总“自我评估”,而应该以自我评估为主,把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有机结合起来。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别敦荣教授:关于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发布《质量报告》是高教界质量意识升温的体现
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发布《质量报告》的要求,各大学根据自身的情况,独立自主地编制并发布《质量报告》,有的大学还在发布报告后又对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再发布新的《质量报告》。《质量报告》的发布是高教界质量意识升温的集中体现,反映了高教界的质量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发布《质量报告》是高教界回应社会质量问责的有效形式
社会问责是近年来高教界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部门也成为了社会问责的对象,大学常常面临来自社会公众的质询、有关利益团体的影响和公共媒体的监督。以《质量报告》的形式回应社会问责,变被动接受问责为主动公开“内情”,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是高教界面对社会问责的理性选择。
三、《质量报告》需要规范和完善的几个方面
发布《质量报告》是大学的正式办学行为,作为大学正式的对外文件,应当具有目的严肃、逻辑严密、内容严谨和形式严格的特点,一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1.统一要求与灵活自主的关系。2.全面反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3.客观描述与价值判断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贺占魁:去年,教育部并未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标准,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操作。所以报告整体上“报喜不报忧”。各高校都偏重于自家优势,多在强调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数量、外籍教师所占比例、新启动的实验班……
今年8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118号文《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明确了25项支撑数据,前24项非常明确,包括生师比、生均图书、应届本科生就业率等内容,第二十五项则为“其他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有的要求相当细,过去一般都是公布“教授、博导给本科生上课”,现在则是公布“教授、博导给大一学生上课”。在他看来,此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留给高校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24个规定数据中,22个是必须公布的,如课程数、选修课数、课堂大小等。还有很多数据作为教学质量的支撑材料也须公布,如办学条件、经费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各高校目前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毕竟还在初期尝试阶段。他认为,在统一的评估标准之下,也应该给各高校保持一些合理的自主空间,以适应不同高校存在的不同问题。各高校制定教学质量报告时,流程要科学、内容要全面、反馈要及时。以教师评估为例,可以让学生、同行、评估专家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估,综合几方面意见后再反馈给评估方,然后请被评估教师答辩,最后向全校乃至社会公开,最终形成报告。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硬功夫。尤其是教学质量,事关学校未来发展大计。出台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增强透明性和科学性,不能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复旦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摘要
复旦大学
一、生均课程0.46门次
随着教师引进力度的加大,2011年复旦生师比(学生与教师的数量比)明显下降,按教育部计算标准,其比值为17.25,与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名校水平接近。
2007年至2011年,复旦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从近2500门增加到3100余门,开课量从4931门次增加到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位置,而世界一流名校最高水平为生均拥有课程0.7门次。另外,2011年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已达到课程总量的54%以上;2011年,复旦的本科生中获得科研课题立项的有1293人,占全部本科学生的10.5%。
二、就业率94.68%
截至
三、全英语课程183门次
目前,复旦在校留学生规模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排名第一。2011年长期在校就读的留学生有3800余人,分别来自120个国家,其中攻读本科学位的留学生1818人,占全日制本科生总数的14.8%。
为促进国际化进程,复旦一直注重全英语课程和项目的建设。自2008年起,学校全面鼓励教师根据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全英语课程。到2011年,复旦共开设165种183门次全英语课程,所有全英语课程资源均向全校学生开放,中外学生可同堂学习。
华中师大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摘要
新疆大学的教学质量报告从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队伍、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对外合作、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展示,对于社会比较关注的师生比、教学经费、生均图书、学生满意度、应届本科生就业率等问题都有详细公布。
该校目前有10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去年该校有毕业生4224人,88.4%的毕业生取得了学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2.3%,截止到去年12月底就业率为84.8%;到去年年底,该校与11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41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有效推进了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附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支撑数据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重点体现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生师比、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质量保障体系。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毕业生成就等。
(六)特色发展。总结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要求
各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中应客观反映学校实际情况,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全面展示本科人才培养状况和教学质量,并在报告中体现相应支撑数据。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格式可灵活多样,字数一般不超过1.5万字。
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2.教师数量及结构
3.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4.生师比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7.生均图书
8.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18.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19.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20.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21.应届本科生就业率
22.体质测试达标率
2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5.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