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3年4月18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高校怎样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
教育部日前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全国有258个专业点未准予设置,今年不予招生。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介绍,2012年度不同意设置的专业点主要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扩二减三加强”。“一扩”是扩大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二减”是减少了专业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三加强”是加强了信息服务与公开,加强了专家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了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来源:人民日报,
书记校长成“班友” 贴近学生“接地气”
——广东医学院探索全员育人新模式
2011年,广东医学院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105名处级及校级领导干部直接成为108个班级的学生“班友”。目前,领导干部们通过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走访、随堂听课、主题班会、座谈、茶话会等方式,开展班级活动近千次。学校通过调动并发挥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改变辅导员单一管理的模式,探索出了一种新师友关系,营造全员育人新模式。(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将治理就业歧视
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强调各地、各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复旦医科研究生黄洋遭投毒身亡,让我们痛定思痛,不得不再一次思考——教育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从极端个案思考教育缺失。长期研究应用心理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车丽萍说,黄洋事件让我们痛定思痛,不得不再一次把焦点对准“究竟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德为先,方能养成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使个体成长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二、人文素养应是医生的基本素养。医学人文素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非专业性技能。复旦大学相关领导就曾经发表过“医学院学生应加强人文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点。
三、愿意的人才更可能成为好医生。投毒嫌疑人林某是因为家长要求而选择学医的。在高校合并的热潮中,医科大学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之后,失去了独立的招生代码,与并入的大学一起招生、统一调剂,这让矢志学医的学生比例下降。而愿意的人才才可能成为好医生。(来源:光明日报,
河南将实施四项推进计划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根据河南省人社厅、发改委、教育厅等7个部门联合制定的《河南省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该省将实施4项就业推进计划,力促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宽就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城乡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基层就业项目。
根据规划,河南省将深化离校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评价反馈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