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中国高校首次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
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近日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浙江大学将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西校区建立海外校区,这是中国高校首次把海外校区办到了世界名校的校园内,建设工作将于2014年实施。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将在伦敦和浙江两地办学,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互利互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浙江大学将通过社会筹资的方式,募集海外校区基础建设的所需资金。(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启动
为期两周的“2013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于
北京化工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另一个学科的视角审视原有学科的问题。让学生以另一个学科的视角审视原有学科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了解新的领域产生创新火花。学科交叉班学生能从这项计划中获益什么?一是学科交叉知识,二是学科交叉能力。(来源:中国教育报,
每年400万助学生科研创新。在宁波大学,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创业活动,已纳入学院教师的职责范围。正在全校推广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把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竞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每年300支创新实践小分队。社会实践是学科竞赛的重要环节,每年的社会实践中,宁波大学均成立“挑战杯”创新、创业服务团,组成小分队300多支,参与学生数千人。
打造多条创新创业实战通道。宁波大学在各类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中,一年比一年成果丰硕,关键在于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
常州大学构建创业传承机制让学生企业“传下去”
针对学生一毕业,原有的团队就“群龙无首”,最终导致项目夭折这些难题,常州大学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常青藤”大学生创业社区,构建形成了以“创业社团+创业项目+创业学生”的大学生创业传承机制和以大学生“校园创业诊所”为依托的大学生“协同创业”跟进培育机制,让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办起来”、“活下来”和“传下去”。
目前 ,常州大学共有50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其中的江苏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曾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铜奖。有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已经转化、发展成学生自主创业企业,还有两家公司分别签约入驻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和常州科教城创业园。(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科大:转专业不再是尖子生“特权”
“如何让年轻人从应试教育的惯性中解脱出来,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自主安排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认为,这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总结道:“简单地讲,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培养他们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海交大“翼计划”助推毕业生就业
通过组建国企就业训练营、民企就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营、公共管理训练营、海外深造训练营和研友会等六大职业发展训练营,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翼计划”(WING)职业发展训练营,助推毕业生就业。
截至目前,上海交大2013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超过80%,本科生就业率达到70%,远超上海高校平均水平。“翼计划”职业发展训练营自成立以来,共举办各类指导和活动100多场,有近2000名毕业生报名参加了训练营的活动,接受了训练营针对性的生涯指导和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据悉,“翼计划”训练营将继续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企业开放日”等形式灵活的岗位推荐活动,同时还将面向2014届毕业生启动第二期职业发展训练营计划。(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强校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九七三”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
人才作为大学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历来都是中外大学办学实践中全力破解的核心课题,各大学因此分出高下,呈现鲜明对比,破解好的乘势而上,相反则流于平庸,甚至被淘汰出局。
“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是武汉理工大学科学人才观对人才地位的根本认识。“卓越追求、卓越能力、卓越贡献”是武汉理工大学科学人才观对人才标准的根本认识。“业尽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武汉理工大学科学人才观对人才工作的根本认识。(来源:中国教育报,
美国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
根据一项新的调查结果,与去年相比,今年美国大学毕业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专业领域内能获得高薪工作岗位的能力。该调查发现,今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理想薪酬与当前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失衡的。2013年的毕业生中只有15%表示,他们预期的年收入是低于2.5万美元的,与同期相比,2012年毕业生持同一看法的比例是32%。此外,近三分之二的2013届毕业生表示,他们相信自己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来源:中国教育报,
澳大利亚大学靠捐款应对经费削减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慈善事业来扩展学校的资金来源,而且许多大学已经通过此方式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慈善捐款,悉尼大学就是慈善捐款运作比较成功的大学代表之一。
2008年,悉尼大学筹得了5800万澳元的慈善捐款。这些年来,该校捐款数额一直在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学校所获捐款已增长到8000多万澳元。(来源:中国教育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