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3-05-29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3529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中央170亿元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稳定增长,2013年计划投入资金170亿元。科学基金目前共收到各类申请15.8万余项,预计今年安排资助计划238亿元。

据介绍,2012年基金委共受理来自全国2188个依托单位提交的17.7万余份各类申请,择优资助1420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38411项,完成236.56亿元的资助计划。同时科学基金评审系统进一步完善,聘任了1693位专家组成第十四届专家评审组。在基金项目的遴选中,将高度关注有利于培育新兴学科和学科生长点的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今年将开展科学仪器和设备研制,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新手段;将更加关注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等领域,重点资助研究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项目。(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529

 

我国将对青年教师实施师德考核机制

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对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意见提出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意见还强调要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要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据统计,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529

 

海南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

  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经验交流会日前举行。该馆成立3年来,网页访问量达350万人次,文献传递服务超过8000万页,分馆数已达20余家,成为全省重要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529

 

四川高校毕业生逾六成签约

比去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

    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信息称,截至4月底,全省已签约毕业生达到20.68万人,签约率61.12%(其中研究生签约11647人,签约率45.25%;本科生签约88343人,签约率56.20%;高职高专生签约106899人,签约率68.71%),比去年同期增加就业人数2万人,增长2.1个百分点。据介绍,四川各高校还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少数民族就业困难学生和部分就业特别困难的女生作为就业帮扶的重中之重,帮助他们顺利迈出人生的关键一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529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建成验收

今天,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主体工程宣告建成,开始进入分批验收和整体移交环节,这标志着具有32年历史的澳门大学将于今年九月前搬迁珠海横琴。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将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按照澳门法律行使管辖权。(来源:光明日报,2013529

 

大学联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5月10重庆市大学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南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旨在审议确定《重庆市大学联盟2013年度工作要点》和《重庆市大学联盟分工协调机制》。根据分工协调机制,6所盟校将分别牵头实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大学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重庆市大学联盟是2011610,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共同授予学位、资源共享。在自愿基础上,按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的主动寻求资源整合的方式。联盟的建立不涉及任何行政和资源管理方式的变化,因而没有“合校”的转型阵痛。联盟使成员高校不必追求大而全,而把精力放在各自的特色上,放在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上。这种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民间组合”是推动区域高校发展的有效形式,是高校资源整合的长期趋势。(来源:光明日报,2013529

 

高校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集美大学宣传部长 林斯丰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渐趋复杂,母校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你一天骂了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对此,集美大学宣传部长林斯丰认为,这种现象给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仅有漂亮的环境是不够的,良好的人文环境才是母校留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林斯丰指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让众多高校的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变大了、楼变高了、环境变美了是一件好事,但育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制度、观念等人文环境,而人文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他认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求高校去功利化,努力通过各种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建设树立起富有特色、充满朝气的大学精神,进而熏染出学生特定的群体个性,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指南。(来源:光明日报,2013529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