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3-05-31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3531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发挥高校独特优势
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30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贡献。(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531

 

广西“百人计划”引海外人才

广西首次推出直属高校百人计划,计划从2013年至2020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名左右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高校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广西各高校创新创业。

广西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表示,自治区财政将一次性给予每位引进人才理工类50万元、社科类30万元资助,用人高校也将从非财政拨款中按1∶1比例进行配套资助。此外,引进人才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研究生招生等方面享受倾斜政策。(来源:人民日报,2013531

 

华东交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纪实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2—2013年度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作为江西省唯一跻身其中的学校,华东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在该省高校名列前茅。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教学计划;2.“产学研协同育人; 3.全员参与就业、人人关心就业工作。
  华东交大率先在全国高校自主研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参与科研攻关、培训人才等办法,保持和发展与交通行业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经过不懈的联络和协调,该校与南昌地铁、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郑州铁路局等10多家用人单位合作,以地铁班”“2+1”“3+1”等方式进行订单培养,实现了学生提前就业。2013届、2014届铁路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车辆、铁道通信信号等专业的学生已全部与用人单位签约。(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5月31日)

 

北京吉利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让校企实现深度合作

北京吉利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积淀,在校企深度合作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学校各个二级学院根据不同学科的属性与结构、不同行业的发展与流变,总结并摸索出与众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

  1.“四双模式”让旅游学院、商学院的学生融入企业。学院从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设立双导师、双评估、双课堂、双教学的“四双模式”。

2.法政学院用定制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GM1000计划是吉利集团的全球人力资源培养计划,即为吉利集团培养1000名既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知识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0107月,吉利集团在北京吉利大学启动了GM1000人才培养计划,受吉利集团的委托,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承担了“GM1000熊猫计划”技术类学员7个专业、26个工程方向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法政学院过硬的毕业生成为人力资源储备库的人选,北京吉利大学联合吉利集团将培养GM1000研究生扩展到法务研究生的范围。学校将人才培养层次从一般的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发展到培养高级技术研究人员,并从技术人员发展到法务人员,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3.游学、出国带薪实习帮学生打开国际视野。旅游学院和商学院很早就开始了游学项目的开发。第一步是在国内区域的范围,在国内南方的大学或者中西部大学去学习、交流;第二步就是到亚洲好的大学去游学、去提升,比如新加坡南洋理工、日本奈良女子大学、韩国首尔大学。 

   4.理论支撑:“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让校企合作更深入。“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就业上岗、团队合作、批判思维和终生学习等五种能力为目标,以就业导向与职业需要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产学联合培养为依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强、专业应用水平高、职业素质好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531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