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 策 参 考
2013年第8期
(大学午餐会专辑)
领导批示:
编者按:近期,一些大学相继开展大学午餐会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大学午餐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要利用大学午餐会为教师搭建教研交流新平台,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另有一种主要利用大学午餐会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我们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编写了本专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大学“午餐会”
创建于2006年的首经贸教师促进中心,是个非行政化的教师互助组织,教师自发组织、自愿参与,不作强制、没有报酬,却吸引了全校七成教师2000多人次参与,成为很多首经贸教师的“精神家园”。这个教师促进中心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么多教师的参与?
一、大学“午餐会”原是舶来品
近些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首经贸新招聘了很多教师,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学校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科研任务多、教学任务重,但是收入低、压力大、经验浅,面临很多职业发展的困惑。
能不能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解决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化发展呢?2006年年初,时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考察,发现很多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均有非行政化的教学促进机构,由教师自发组织,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多伦多大学的教学促进中心每天都举办午餐会,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40多年前就设立了教学中心,我国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有类似的机构。
受此启发,在文魁等人支持下,吴冬梅作为核心志愿者,引进多伦多大学的模式,并参考香港高校的理念,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家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机构——教师促进中心,旨在通过举行教师自愿参与的午餐会、一对一私密帮助、巅峰课堂等活动,搭建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和非行政化的教师交流平台,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师促进中心的所有活动,教师均自愿参与,经费由学校拨付,但是单独运行,与教务处、人事处相分离,所有活动都由志愿者根据教师需求精心设计、安排,不受行政干预。
第一次举行活动时,由于知道的人不多,再加上是新鲜事物,很多教师有顾虑,是不是教学科研水平不行的教师才去参加活动,所以只有12个人参加。但很快,教师促进中心的活动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品牌活动,甚至有外校的青年教师慕名赶来,参加交流分享。目前,教师促进中心已经形成近10人的核心志愿者团队,外围凝聚了近百人的教师志愿者。
二、教师最了解教师的需求
教师促进中心举办的主题午餐会,都很贴近教师需要。既有旨在提高教学能力的专题讲座,包括苏格拉底教学方法探讨、哈佛大学课堂剖析、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生指导策略等,又有针对学术科研的专门研讨,如学术研究规范、科研文献收集、国家级课题申报等。
除了午餐会,教师促进中心的每项活动都很贴近教师,就像给教师们量身定做了一件件“贴身棉袄”。走进教师促进中心的个别访谈室,不仅有投影、黑板等教学设施,还有沙发、茶几等居家设施,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园环境。
目前已有多名教师接受过教师促进中心提供的一对一个性化访谈服务,帮助他们有效解决了教学科研难题,颇受教师们好评。旅游管理系副教授李云鹏认为,午餐会举行的主题讨论,都是志愿者根据教师工作实际而精心设计的,非常符合教师的需要。前两年刚评上硕士研究生导师时,李云鹏非常想了解如何当好导师、带好学生,教师促进中心适时推出“如何当研究生导师”的午餐会,让他从中获益匪浅。李云鹏说午餐会教会了他很多策略、诀窍,包括如何跟学生沟通,如何因材施教等。
三、能否推广尚待摸索
教师促进中心提升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的教学科研水平。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中先后有36名青年教师,凭借卓越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科研成果竞聘至教授岗位,全校690名专职教师,有362名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提高了学生评教分数,平均提高10分,提升最快的高达21分。
中心负责人吴冬梅指出,教师促进中心是个非行政化的学术共同体,所有活动以自愿参与为原则,不作强制要求,这让教师感到很亲切;各种活动内容形式根据教师需要,由作为志愿者的教师精心设计,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这让教师感到惊喜;教师促进中心还搭建了跨学科、跨学院的交流平台,淡化了教师间的专业界限,最大限度整合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教师资源,有利于学科交叉、协同创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促进中心有效运行的经验,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统计,2010年11月至今,已有27所国内大学的教学机构、研究单位前来考察学习。2010年世界教育教师开发大会上,首经贸教师促进中心的经验被作为中国经典案例予以介绍,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师促进中心的有益探索和有效运行,促进教师经验交流和分享,显著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但中心的运行也面临一些局限,首先是资源局限,作为一个校内非行政化机构,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缺乏更为宽泛的资源平台与资源库;其次是学科局限,首经贸学科门类单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这种模式能否推广到其他学科门类值得探讨;再其次是受益教师群体局限,如何复制首经贸的经验,在其他高校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午餐会”
教大学老师讲好课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致力于研究大学老师的“上课”和“上好课”,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让高校的传统课堂重现活力。
一、午餐会、工作坊中学教学
由于教师们教学任务非常繁忙,教学发展中心常以“午餐会”的形式,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利用吃午饭时间讨论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每学期进行一轮的“大学教学实用策略”系列教学工作坊,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小”处着手教老师上课
中心的教学工作坊、午餐会、专题研讨会和各类培训班均已在学校形成了“口碑”。在“2012年秋季工作坊排期表”上,不少主题看似都是着眼于“微观”课程教学实践的“小问题”,如“课堂提问的技巧: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化PPT——方法与实践”、“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实践策略”。但在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捷看来,如果没有对这些“小问题”的研究与指导,先进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心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一年半以来,中心已经服务教师二千余人次。
三、传统课堂也要因时而变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推动,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2012年秋季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免费在线课程,首项课程《电路与电子学》上网后,很快就吸引了12万人报名,修完该课程的学员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这件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如果教师课上得不好,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那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国外名校的网络课程,即便在课堂上,也可以打游戏或干其他的事。”黄校长说,我们的课堂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同学们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因此,面对挑战,传统课堂也要产生根本变化。
黄校长认为,现在高校花很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上,却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成立教学发展中心也是希望在交大形成一种教学文化。黄校长说,课堂不应只有教师简单的传授,而应形成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氛围,在讨论、表达、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而这些恰恰是网络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午餐会”
为教师搭建教研交流新平台
本次活动以“如何有效开展‘读、议、练’课程教学”为主题。与会教师围绕读什么、怎么读、如何有效果的读、如何检查学生是否阅读、如何评定学生的成绩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他们提出教学中的困惑,分享自身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相互解答工作中的疑问。
“午餐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与会老师普遍认为,这种形式效率很高,利用午餐时间进行教学研讨,既节省了时间,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简短而高效的探讨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
教学午餐会将作为杭师大的常态活动定期开展,面向全校教师征集招募午餐会主题和志愿者,并由志愿者担任午餐会的主持人发起主题讨论。每期主题都将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召集参与者。
复旦高研院举行第十九期学术午餐会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
自由讨论阶段中,围绕
浙江工商大学举行首次“教学午餐会”
为了能够搭建更多有利于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除讲座、学术沙龙等常规形式之外,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副校长陈寿灿在午餐会上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能够让人自主地发展,而这前提是学生能自觉地接受它。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首先有赖于教师的发展,这是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根本之意,也是使大学回归本源的根本途径。教学的发展首先肯定要让教师先解放出来,教师能够通过个体的努力,使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得到学生认可,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此外,现在高教园区快速发展,但是教师居住分散,交流较少。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教师交流提供平台,把教学中的问题摆出来,展开充分讨论和切磋,这本身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举措。还有,从职业角度来讲,教的让自己满意,让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多一点,也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实现,一种莫大的幸福。
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华中师范大学
开展学术午餐会活动
为创造一个轻松的对话环境,促进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华中师范大学自2012年9月开始策划并开展“学术午餐会”活动。“学术午餐会”定于每周三中午12:30—14:00举行,由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就某一特定主题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困惑,与会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学院为与会教师提供午餐和水果,师生们边吃边聊,共享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午餐。
截至2012年11月,该院学术午餐会已经成功开展6期。第一期由
厦门大学“校长有约早餐会”“名师下午茶”: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以“既要严管,也要厚爱”的理念对待学生,将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将一颗颗爱心和感恩的种子深植学生内心。
厦门大学积极搭建校生、师生、生生等不同层次的“面对面”平台,走进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倾听·信任——校长有约”早餐会由校长亲自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现场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名师下午茶”上,潘懋元、郑小瑛、田昭武、张乾二、邓子基等一批校内外名师名家先后走近学生,交流为学为人体悟;“凤凰花开”专题网站设有“校长有约”、“湖畔咖啡”、“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信箱”和“我要留言”等版块,现已成为该校校领导、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外文学院“院长COFFEE TIME”、医学院“院长零距离”、化学化工学院“化里化外”名师系列访谈等一个个精心搭建的交流平台“遍地开花”,不断拉近着学校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校已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暖心人”。
中山大学推“校长午餐会”
请学生吃饭来“挑刺”
12点30分左右,中大校长许宁生出现在门口。午餐会甫开始,许宁生先是关心起大四学生,“都在忙什么”,“工作和上课怎么处理”,“找工作是有信心要找更好的还是怕找不着”……学生们都是有备而来,一位中文系大三男生展开一张长长“诉求单”:食堂饭菜质量不佳、有的书图书馆找不到、希望加设自习室和通宵教室,还有体育场馆收费问题等。还有学生提出“学了不知道怎么用”,许宁生说,“不需要老想着马上用来干什么,人生还很长。这种想法变成紧箍,扣住头脑,对学生是很有危害的。”长达75分钟的午餐会,学生们意犹未尽。中大自2001年起开展学生“校园十大提案”,提案涉及公共设施、校务管理等方方面面。2012年度入选的提案中,便有设立校长午餐会一项。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设午餐请学生提意见
为了搭建校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校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本次“校长的午餐会”的活动主题是:如何让犀浦校区更美丽。通过自愿报名、校长遴选产生的16位本科生代表,带着自己和同学们关于如何让犀浦校区更美丽的建议和方案与校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会同学都是有备而来,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1:上海交通大学午餐会议题
活动日期 | 话题 | 召集人 |
| 如何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平衡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面对一、两百人的大班如何有效地教学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控制课堂秩序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协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教学研究有哪些方法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用好案例教学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应对学生剽窃与作弊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 如何评价学生 | 中心人员,教学发展中心 |
附件2: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午餐会简报(2011.2.11)
2010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启动午餐会活动。活动地点定在中心会议室,占用中午午餐时间,各位老师在一起用盒饭,每次请一位老师主讲最近的研究课题或感兴趣方向的专题。
每次会议进行期间,众位老师们都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争论。大家都表示,午餐会的形式利用了中午的就餐时间,做到用餐和讨论兼顾,增加了老师们学术交流的机会,又不占用平时上课与研究的时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值得继续举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