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4-04-30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430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整体推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内部治理机制等多项举措——

北交大探路“试点学院”改革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自2012年开展“试点学院”综合改革以来,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其效果日益受到师生的认可,也吸引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选苗与育苗并重。选好才的目的是育好才。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协同育人、实行国际化培养等途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改革教师管理机制——园丁要有真本领。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据经管学院统计,去年在本科学生参与的各项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全院教师参与率达90%,本科生教授授课率达100%

    改革内部治理机制——激发学院活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试点学院改革的重点之一。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自2011年开始探索实行“分院制”。

 

    试点学院改革并非要出台多少全新的政策,而是要吃透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唯有如此,改革“特区”才能转变为高教改革发展“示范区”。(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430)

   

近日,浙江大学实施招生新方式,面向全省招收100人,其高考成绩只占录取权重的六成——

“三位一体”招生给偏科的孩子多个机会

最近,浙江大学开始实施“三位一体”招生“首秀”,共涉及10大类17个专业,将面向全省招收100人。考生需要经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才能突出重围。参加“三位一体”的考生最后的成绩将按照“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考总分占60%”的方式计算形成。

面试题目“挑战性十足”。在面试环节,也正体现出浙大这一选拔原则,许多题目让不少学生大呼“挑战性十足”,包括“想要找到失踪的MH370,需要用到哪些海洋技术”“谈建三峡大坝的利弊”等。

探索个性化招生新路子。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称:“首先是为学科、专业选拔一批专业意向明确,有学科特长并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其次,通过这样一种招生形式,探索浙江大学个性化招生的新路子,充分体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科学公平、择优选择的招生思路。”

促使中学更重视综合素质培养。这样一种方式,打破了统考分数作为唯一评价选拔依据的招生方式,从而建立起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学生,同时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来源:光明日报,2014430)

 

各地就业新政

    北京市:在就业服务层面上,北京籍和外地籍的大学生无差别对待。将加大公租房覆盖面,刚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可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选聘应届大学生到社区当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人保将创新创业经费纳入补助范围。

    福建省:降低创业门槛,使毕业生能够高效、便捷申领证照;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并给予专项补助。

    贵州省: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符合条件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

    海南省: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实施就业见习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

    河北省:建20万套保障房,加强毕业生保障房建设。

    湖南省: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费优惠、信息支持甚至单位对口扶持,降低他们创业就业的门槛。

    江西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收费政策进行调整,将原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服务费收费项目改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服务费,不得向学生个人收取。提供一万个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发放100亿元贷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将继续被纳入到就业援助体系,享受“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

    天津市:对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支持,与成功的女企业家对接,为女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举办创业导师、创业计划书等一系列比赛,从而得到资金扶持、小额贷款等,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绿色通道。

    云南省:进一步推进“贷免扶补”,支持创业;加大培训,尽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一线去工作。

浙江省:将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将2年贴息期限延长至3年,设立合伙企业还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首创了对毕业生开“网店”的优惠贷款政策,店主只要通过了网上交易平台实名注册认证,就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428)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