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年5月8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为大量培养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上)
我国2400多所大学中的100多所由中央部委直接管理,其余的主要归省级政府管理,中央部门与地方共建的高校一般以地方管理为主,通俗地说,地方高校占了大学的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怎样为所在区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既是政府的需要,也是学生及其家长的期盼。但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解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
4月底,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推动、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转型的大学主要是地方高校。
一、地方高校为啥要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之需,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需。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他们的就业广受社会关注。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现象虽然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是,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转型面对哪些挑战?观念和师资不适应,管理和利益需调整。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各方已经达成初步共识,但是,转型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其中,凸显的矛盾是观念跟不上、师资队伍不适应,没有对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大学既得利益的阻碍。许多专家认为,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观念。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非常关键。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自己本身没有技术专长。这样的师资怎么适应学校的转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认为,只有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高校才能追赶、适应、引领产业发展。师资队伍的高端是校长,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应用技术、职业技术”这8个字不被许多大学校长所接受。目前,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探索分类管理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大学。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分类管理大学的体制机制,比如,应用技术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评价这类大学等等。应对好这些挑战,转型之路才可能通畅。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南京师范大学"两个课堂"打造高校思政课新模式
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解决的重点。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政课教育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完成思政课知识性学习;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性,通过课堂教学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
一、网络教学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互动也是学校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出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如“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等。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网上回复和课题评论,通过网上讨论和课堂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学体系。
二、课堂教学由教材内容讲解转变为引导和互动
由于网络教学已经完成了学生基本知识层面的自我学习过程,所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更高。教师的主要任务由简单的教材内容讲解转变为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度讲授,课堂引导和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这两个课堂,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思政课不仅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成为点击率最高的课程,在全校学生网上评课中思政课的平均分也高于专业课。(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