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4-05-14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514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将启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将于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教育等,帮扶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就业方向上,通知强调,各地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比较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充分挖掘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同时通过给予社保补贴、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此外,根据教育部1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有关部门和机构将“加强对招生管理制度完备性、合规性和廉洁性的监督检查,确保把招生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来源:光明日报,2014514

 

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年人数达727万人,为历年最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大学生个人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始终摆在就业工作首要位置,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深化就业体制机制和高等教育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领域,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抓紧开展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网络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514

 

不妨定位成“经济适用型”人才

727万高校毕业生,2014年的就业季更加艰难。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截至20142月底, 31.8%的学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约六成学生拥有13offer,拿到offer的学生平均投递简历量为29份。数据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就业故事,有成功也有挫败。

“工作不难找,好工作真难找”,周围就有即将毕业的同学这样抱怨。同时,不少企业也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千里马”。求职难与用工难并存,这并不奇怪。我国的人才市场中,对高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依然拥有旺盛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的需要,对产业工人和低端服务业人员需求也很强劲。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技能,大部分都处于劳动力的“中间群体”,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尴尬的地位。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妨把自己定位成“经济适用型人才”,先将自己的经验与岗位配对,再将自己的能力与薪水匹配,从普通岗位踏踏实实做起,不好高骛远,逐步积累经验,慢慢地成为行业人才。有为才有位。只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即使在基层工作,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正如马云所言:“人有时候不逼自己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毕竟,年轻是年轻人的资本,多一些历练,多一些脚踏实地,反而能走得更远。(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514

 

台湾社区大学

“知识解放与公民社会”,是台湾学者黄武雄当年提出办社区大学时赋予的核心目标。

社区大学与知识解放。社区大学所谓的“知识解放”,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获取门槛。其二,社区大学强调,那些农人的身体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知识,比如对天气的判断、对作物的辨识等等。因而旗美社大一直“向农村学习,在农村学习”。

社区大学与公民社会。旗美社大培养公民的努力体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在地组织的陪伴与在地网络的发展。

社区大学与在地网络。社大的价值正在于:即使有一天旗美社大消失了,但他们发展出来的事情,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514

 

让大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河南师范大学迎来第九届文化遗产活动月

 5月11上午,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九届文化遗产活动月开幕式精彩纷呈。

据悉,河师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始于2006年,由文学院教授丁永祥发起。他带领学生进行了针对豫北地区怀梆、哼小车、大平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调查研究,成立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校园宣传从最初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周到现在的文化遗产月,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非遗保护已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来源:河南日报,2014514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