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年5月27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转型期更需重视高校育人模式改革
马陆亭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当今社会处于发展转型期。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从后工业社会转向再工业社会,中国面对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切必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中,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近日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进行考察,发现他们的“文化环境+博雅课堂+能力活动”育人实践,很有启发意义。
教育转型发展是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要给学生以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由知识、技能和思维力组成。知识通过学习、技能通过练习、思维通过训练而获得。我们的问题是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其他,把鲜活、多样的教育简化为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
“文化环境+博雅课堂+能力活动”教育模式。育人模式——“文化环境+博雅课堂+能力活动”形成的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让学生成为个性特征和实际能力全面发展的人。环境使人养心,养成人的气质、才艺和思想;课堂帮人育智,培育人的学识、专业和理性;活动给人活力,锻炼人的毅力和能力。
加强高校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部也在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切,为的是让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5月27日)
福建师大让每个学生都接近高雅艺术
和许多高校一样,福建师大以往每年都举办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但由于嘉宾是校外请来的,每次演出只有一两场,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福建师大党委书记黄汉升提出,要让每位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一次机会欣赏一次真正有特色、有内涵、有魅力的高雅艺术演出”。为此,该校今年决定举办“高雅艺术走近学生”专场音乐会,“让高雅艺术不单单走进校园,而是真正走近学生”。
从
重庆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
基层服务3年可代偿学费
重庆市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通知》从提升能力、开发岗位、创业扶持、公共服务4个方面入手,明确了“见习可获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补贴”“乡镇每年提供300个岗位,政府提供2000个公益性岗位”等15条扶持措施。
为了鼓励高校贫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知》规定,对毕业后到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城关镇)就业并服务满3年的应届高校贫困毕业生,由市财政按不超过每人每年6000元,总额最高不超过24000元的标准代偿学费。(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5月27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