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年9月11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一流教师队伍
今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要求,要采取切实举措,不断完善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一流教师队伍。一是把培育高尚师德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突出师德激励,严格师德考核,加强师德监督,形成以德育师的制度环境。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探索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体系,促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做好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三是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综合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突出教育现代治理理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努力落实教师办学主体地位。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等管理模式,让名校长名师流动起来。加速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规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扩大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实施范围,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四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吸引力。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保障教师地位,多为教师办实事,不断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的人文环境。(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1日)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本报评论员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传播者。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我们希望每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能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为孩子点燃更灿烂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正能量。(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1日)
海南:为师德一票否决制立法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海南省教育厅重点解读了新修订施行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新规在师德师风及其管理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新《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用、考核、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明确指出了12项教师不得出现的具体行为,这些具体行为涵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等。
新《实施办法》在突出教师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还强化了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依法在工资、津贴、补贴、住房、医疗、保险、退休、奖励、培训、参与单位民主管理和监督、教师申述等方面享有的权益。(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9月11日)
学生“参政议政”如何更好发声
通过校长助理这一渠道,学生的心声、利益诉求能得以表达,并且可以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于学生于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国外经验表明,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高校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和程序性规定。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去行政化,以及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
除了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这样的组织,特设学生校长助理这样的岗位之外,还应在相应的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校董事会等组织机构里规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代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决策中去。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也逐渐得以彰显。随着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不断发展,该制度起初的目的和功能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1日)
变“困难补助”为“成才资助”
山东农大出资为学生成才“造血”
在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缺乏资金,许多创意无法实现。今年5月,山东农业大学在通过多种奖、助学金渠道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保障性需要的基础上,创新资助形式,设立“阳光成才”发展性资助资金,变原来单纯的“困难补助”为“成才资助”。
发展性资助实行项目化运作模式,由学生自主组织团队或个人单独申请,通过课题、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业提升、就业创业、科技创新或素质拓展方面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且团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得低于20%,而已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助的项目不再参与发展性资助申请。
学校为每个项目提供1000元至3000元的经费,配备指导教师,并提供政策、场所、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首批发展性资助所申报的500余个项目中,有340个项目获批立项,覆盖学生数量近2000人。(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11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