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4-09-15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915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东北大学“三管齐下”资助贫困生

东北大学在学生未入学前,该校就通过向新生邮寄资助材料、开通资助热线、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住农村、灾区的学生家庭宣传学校资助政策,提前制订资助方案。新生报到期间,学校设立学费缓交受理和生源地贷款“一站式”服务,为困难新生发放爱心大礼包、爱心饭卡和爱心购书卡。新生入学后,迅速展开困难学生认定、助学金评审、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和勤工助学岗位安排。

物质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关怀,让贫困学子倍感温暖,也激发了他们积极上进的活力。近5年来,该校60余名同学在国家、省级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或评比中,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来源:光明日报,2014.9.15

 

北京交通大学

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11日,北京交通大学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 Science+Busines Media)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携手打造精心筹备的高铁技术系列丛书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这也将成为该校学科建设国际化和学术成果走向世界又一个新的契机。

该项目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整体工作部署,项目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该丛书的编审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任主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院士任执行主任,对系列丛书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编写质量和技术要求进行把关。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于1842年在德国柏林创立,是全球最大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医学(STM)出版集团之一,其在数字出版方面具有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STM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表示,“高铁技术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宣传中国高铁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将组建高水平的学术委员会进行整体布局,组织国内高铁领域一流专家学者进行撰写,以真正反映我国高铁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曲靖师院

新生第一课学道德诵经典

今秋开学,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不是军训,而是别出心裁地为新生举办道德讲座,6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系列讲座让新生的第一课在精神“氧吧”中接受了一次次荡涤心灵的洗礼。

如何为大一新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引领新生走正走好人生之路,这是该校党委一直关心的问题。自2013年以来,学校就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道德讲堂”,通过尝试和实践,道德讲堂在该学生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学生对讲堂的满意率高达97%。今年,该校不断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邀请优秀校友做客道德讲堂,开展青春系列演讲,以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在学生中传递榜样的力量。9名来自国内不同行业的道德人物,围绕传统文化、中华美德、正能量、青春、行孝积善等主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演讲。(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熊庆年

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然而,社会上的人们对什么是通识教育并不一定都知晓,有不少人对推行通识教育心存疑虑。即使在大学,甚至在已经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校,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未必一致。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通识教育,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并通过回顾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梳理通识教育实践的一些做法,使大家加深对通识教育的了解。

一、为什么要推行通识教育——保证“人”的教育的完整性;

二、通识教育的历史轨迹——在回应社会与时代呼唤中发展;

三、多样化的通识教育实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问题与挑战——因时、因地、因校制宜是正道。

在我看来,实施通识教育应着重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确立通识教育的恰当目标。二是要建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三是要改善课程组织和教学的方法。四是防止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正如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说:“生活中这两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臆想其中一种教育与另一种教育分开是错误的。”教育的目的是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地方高校要创新社会服务模式

北京物资学院院长  王旭东

地方高校是指由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举办和管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现状、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方面有很多理论性、实践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探索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有效模式、构建促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行业、地方特点,构建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着眼社会需求,形成“需求导向型”社会服务模式;

三、社会服务效果明显,有力推动学校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坚守师范使命 培养卓越教师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张意忠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培养教师是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一百多年来,我国的师范院校培养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师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卓越教师是师范院校应该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一、以师范为特色,坚持教师教育中心地位;

二、以创新为动力,构建教师教育培养机制;

三、以育人为导向,营造教师教育文化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王明钦 李恒

从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字,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从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增幅高达244%,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已占到27.29%31-35岁及36-40岁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17%16.59%,以上三类合计为65.15%,可见,青年教师已经是教师的主体。我们结合单位实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方案。

一、以学生诉求为导向的提升方案设计;

二、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三、项目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9.15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