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年10月30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布
资助额前10名均为“985”高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公布了多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据统计,基金委在2014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151445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47270项。目前已公布资助项目合计35641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据统计,在已经对外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中,根据资助金额总数来计算,排名榜单前10位的均为国内知名的“985”高校,高校在获得基金委的资助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前29名均为高校。在资助金额总数和资助数量总数排名榜前100名中,共资助18838项,金额约为121亿元,其中高校占据91个席位,获资助17888项,金额约为114亿元,高校获资助项目数和资金数约占榜单前100名总数的95%。
在该榜单排名前16位的高校,获得的资助金额均超过2亿元;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分别以822、709、589个项目位居前三,累计资助金额分别为54487、49542、49577万元。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3所高校也进入这份榜单的前100名。(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南省5人入选“中原学者”
由省科技厅组织的2014年度“中原学者”评审工作于近日结束,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田克恭研究员、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白跃宇研究员、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严大洲高级工程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游雄教授和河南大学杜祖亮教授5人入选。省科技厅官方网站从
“中原学者”计划于2007年启动,是我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及院士后备人才。省科技厅科技人才开发处院士办主任宋晖告诉记者,“中原学者”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截至此次评选前,全省已经有31位专家当选“中原学者”。从2009年起,短短5年内先后有申长雨、张改平、喻树迅、谢剑平、樊会涛5位“中原学者”成功当选院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院士后备人才库”。(来源:河南日报,
西安交大校领导自我“约法十则”
学校党委常委履职和作风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常委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为更好约束自己,切实提高治校水平,西安交通大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约法十则》,从思想、民主、管理、责任等方面自我提出10条具体要求。
据了解,《约法十则》的具体要求分别是: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严格管理分管部门;自觉履行请示汇报制度;做团结模范;创新性开展工作;搞好调查研究;遵守中央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西安交大校领导班子共同承诺:“以上约定,如有违反,甘愿接受群众批评和组织处理。”(来源:中国教育报,
郑大校长刘炯天荣获“何梁何利奖”
刘炯天院士长期从事微细粒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推动了我国高效选煤工艺进步及煤基材料产业发展。他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1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
1994年3月,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捐资创立何梁何利基金并设奖,旨在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该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
据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管理处副处长刘彦宾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先后有8人荣获“何梁何利奖”,分别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邬江兴院士、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陈俊武院士、郑州大学钟香崇院士、省农科院许为钢研究员、中棉所喻树迅院士、中棉所李付广研究员、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马秋禾教授和郑州大学刘炯天院士。(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首届中外合作办学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个项目276个,并设立了省属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引导奖励资金制度。他强调,当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从规模扩展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转变,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来源:河南大学网站,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