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2014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4-09-10作者:设置

 

 

 

2014年第3期(总第65期)

(专业认证与评估专辑)

 

郑州轻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4424

 

编者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证及评估作为“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不仅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契机。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专业认证与评估的相关资料,编写了本专辑,供学校领导参考。

 

中国特色五位一体高等教育

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中国特色五位一体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评估分别指学校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院校评估(合格评估或审核评估)、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一、学校自我评估

学校的自我评估,是评估工作的基础,体现高校质量保证的主体地位,主要指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和形成和公布年度质量报告,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多项内容。

二、院校评估

主要包括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审核评估指参加过教学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约600所。合格评估指2000年以来未参加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约300所。   

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通过”的学校5年后进入审核评估。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审核评估形成写实性报告,不分等级,周期为5年。

三、专业认证及评估

鼓励学校参加专门机构和行业组织的专业认证和评估。推进行业用人部门对专业教育的深度参与,强化实践教学,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点在工程、医学等应用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国际接轨。

四、国际评估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自主开展国际评估,聘请世界高水平专家和评价机构,在学科专业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和流程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促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增强交流合作,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建立国家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对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比较和预警,与数据和事实说话,形成系列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评估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高校核心教学状态数据和系列教学质量报告。

六、五位一体评估体系特征

评估类型多样: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

评估主体多元:学校自评、政府组织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国际评估各不相同。

评估形式创新: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专家评估报告、状态数据监测报告、评估报告。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组织的,由专门职业协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二、工程教育认证的对象和目的

1.认证谁?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属于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已有三届毕业生,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本科专业。

2.认证什么?专业培养的全部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是部分“代表性成果”)。

3.为什么认证?主要有四点:(1)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3)促进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4)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

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估。1.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学校要培养工业界、企业界所需求的,多样性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2.学校或专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四、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特点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非营利性的组织实施,由被评估专业所在学校自愿申请参与认证;

2.认证标准强调国际实质特效性,不同于教育部设定的专业设置标准,同时在认证考察过程中强调尊重被认证专业的办学特色和特点;

3.工程教育认证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4.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注重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美国认证指标体系曾经从定量化指标开始,逐步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由于认证指标体系及认证过程中的原因、依据、判断等主要都是建立在定性而非绝对的定量标准的基础上,同行专家对认证指标达到与否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认证的通用标准

1.学生

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4)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2.培养目标

1)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3.毕业要求

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持续改进

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2)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5.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1)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2)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6.师资队伍

1) 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2) 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3)教师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4)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5)教师必须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7.支持条件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2)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3)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4)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5)学校能够提供达成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6)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程序

第一步:申请和受理

1031日前

申请

11

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申请,向秘书处提出是否受理建议

12

认证协会下发受理认证申请的通知

第二步:自评与提交自评报告

次年1-3月中旬

学校自评,并向秘书处提交自评报告初稿

次年3月中旬

学校参加认证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并在参加培训后修改自评报告

次年410日前

拟在上半年开展现场考查的学校提交正式自评报告

第三步:自评报告的审阅

次年430日前

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自评报告,做出是否通过的结论,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次年515日前

学校根据审核意见提交补充材料

次年5月中上旬

发出现场考查通知

第四步:现场考查

次年5月中旬-6月底

开展上半年现场考查

次年720日前

拟在下半年开展现场考查的学校提交正式自评报告

次年831日前

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自评报告,做出是否通过的结论,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次年910日前

学校提交补充材料

次年9月中上旬

认证协会发出现场考查通知

次年10

下半年现场考查

第五步: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次年11

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召开会议,做出认证结论建议

次年12月初

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审议认证结论建议

次年12月中旬

召开认证协会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并投票表决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通过的认证结论建议

次年12月底

发文公布认证结论

第六步:认证状态的保持

之后有效期内每年1231日前

学校提交本年度改进报告(有效期为六年的每两年的第二年1231日前提交一次改进报告)

学校提交本年度改进报告

本轮有效期终止(有效期为六年的每两年的第二年1231日前提交一次改进报告)

有效期满前一年的1031日前

重新提交认证申请

 

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和竞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程专业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加强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已成为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目前全球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者从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协议主要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是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六国的专业认证组织在1989 年发起成立的,该协议主要针对成员国工程教育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认证,约定成员国之间互相认可其他成员国的经过认证的工程教育专业学历。《华盛顿协议》签署时间最早,成员国最多,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教育认证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工程师互认协议。2013619日,中国科协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21个预备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及其质量保障迈出了重大步伐。

一、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进程:以政府为主导。1985年,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讨论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关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讨的帷幕,直至现在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这三十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工程教育引领高等教育评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评估的组成部分,我国与高等教育评估相关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855月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概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开端。19856月,原国家教委召开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讨论会,讨论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案等内容,初步明确了建立工程教育评估制度的必要性。198511 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高等工程教育评估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2.探索阶段:试点建筑类专业的教育认证

我国关于专业认证的实践活动开始于1992年。当年原建设部组织对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四所学校的建筑学专业进行试点教育评估,开创了我国专业认证实践的先河。1994年,原建设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明确了建筑类专业的评估机构、申请评估的条件等程序性问题。这一时期在建筑学专业进行的教育评估对提高教育质量、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界和工业界的联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为我国日后在其他工程教育领域进行专业认证积累了经验。

3.实施阶段:基于《华盛顿协议》要求标准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05年,由国务院18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成立,负责研究我国工程师制度框架设计,指导组织和开展对外交流,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等工作。经研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一致认为我国应尽快加入《华盛顿协议》。2006 3 月,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专业认证工作的正式展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与《华盛顿协议》要求基本一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截至2012年底,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在机械类、计算机类、化工与制药类、水利类、环境类、安全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类、地矿类、轻工食品类、材料类、测绘地理信息类、仪器类、土建类等14个专业领域,认证了295个专业点。20131月底,中国科协正式向《华盛顿协议》秘书处提交了中国科协作为预备成员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申请报告,并于20136月全票通过。

二、国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独立第三方机构为主导。国外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多为专业内较为认同的工程技术专业的权威组织,认证机构多与专业协会、联合会等组织联合,主要对工程、信息、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本科专业进行认证。

1.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

在美国,评估活动基本上是在政府控制和管辖以外进行的,评估合格仅表明学校已达到了这一质量标准,但并不是给学校划分等级。认证制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其机构设置和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组织ABET,其前身是1932年建立的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s'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它负责对学院和大学的应用科学、计算机、工程和技术领域的课程进行认证。迄今为止,它已拥有33个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组织会员,几乎涵盖了工程与技术的所有门类。ABET的主要职能是为全国的工程教育制定专业鉴定政策、准则和程序,评估并开发与学历教育相关的工程专业课程,改善工程教学质量。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其专业鉴定不但得到美国教育部、各州专业工程师注册机构以及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的承认,受到美国工业界的普遍支持和大学的认同;它还是华盛顿协议的6个发起工程组织之一,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机构设置上,ABET由董事会和认证委员会组成。董事会由加盟学会(协会)组成,认证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认证工作,认证委员会与不同工程领域内相应的专业协会开展合作,共同负责认证标准的制定、认证工作的实施和认证过程的管理。

2.英国:工程委员会——ECUK

在英国负责对工程界进行管理的是ECUKECUK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为工程师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注册;二是对英国工程教育专业进行专业认证。ECUK对工程界的管理是通过几十个工程学会来实现的。它对合乎条件的工程学会授予许可证,让这些学会来维护和促进相关的认证标准。英国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程序为:递交申请、初审书面报告、现场评估、给出认证结论。高校若想要为其工程专业或技术专业寻求认证,首先需向与该专业对应的工程学会提出申请。高校递交的有关专业的书面报告,应该包括该专业的学习产出、教与学的过程、采用的学生成绩评价策略、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招生和录取等。工程学会会对学校递交的书面报告进行初审,以判断该专业是否基本满足认证标准。初审合格后,工程学会就组成评估小组,对学校展开2-3 天的现场评估。评估小组要与教师、学生面谈,访问图书馆、工作室等资源,调阅考卷,了解评分策略,审查申请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在结束时写出评估报告。各工程学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会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给出认证结论。

由于ECUK 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面向各工程专业的,所以它的认证标准是普遍意义上的。在ECUK 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其下的各工程学会都制定了针对个别专业的认证标准,即从工程专业普适性标准落实到个别专业的具体标准。同时,英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际上也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可,不但得到欧洲各国工程协会联盟的认可,而且得到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的承认。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尚处在起步阶段,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认真研究与探索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无疑将对我国工程人才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

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魏克新

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工程师能力素质结构正处于换代之际。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国际互认以及以专业认证为基础的高等工程学位学历的国际互认,在经济发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世界各国工程界与工程教育界对于新世纪的工程人才的核心能力的共识。这对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概况

1.国际工程教育界的“WTO”—六个国际协议组织。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中国的学生、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要走出去,外国的学生、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要走进来,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被喻为工程教育界的“WTO”。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具体体现在6个有关的协议上。这6个协议分别是学位(学历)互认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伯林协议》;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6个协议的签约组织成员不尽相同, 每个协议的签约国之间互认彼此的工程教育学位(学历)或者执业资格。

2.工程教育认证在美国与欧洲的实施体系。

在美国的实施体系。总的来说,美国的体系是在各个专业工程师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组织: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 )。多年来, 这个组织一直从事工程教育的专业鉴定,致力于确保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推动工程专业的国际互认,为学校、专门职业团体、公众、学生和雇主服务。工程教育的专业鉴定同时又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工程师注册制度规定的工程师注册条件主要包括:大学教育、资格考试和专业工作经验3个方面。而大学教育指的主要是经过ABET鉴定认可的4年制学士教育。

在欧洲的实施体系。1999,29位欧洲国家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通过波伦亚宣言,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概括地说,就是要通过强劲的改革,使欧洲的高等教育在整体上趋同,以利于它在欧洲各国以至全球的交流合作,以利于学生和人才的跨国流动,以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留学生。

二、工程教育是注册工程师认证的墓础

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师认证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处理得好,工程师认证可以起到高等工程教育的导向或者“指挥棒”作用, 而高等工程教育可以达成由工程师认证组织所宜布的社会对于工程师的要求,而在这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是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事实上,在已形成上述两种认证制度的国家中, 两种认证组织机构之间总是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够更具体和有效地将工程师认证的“导向性”要求尤其是基本要求,传递给高等工程院校,同时也为工程师认证中首要的学历审核提供了公平可信的操作平台,进而为工程师认证(同时也包括高等工程教育的学位与学历) 的国际互认打下基础。

1.世界各国在注册工程师制度管理和运作上的共同点。重视专业学历教育,并以此作为申请注册工程师的先决条件,而且要求对工程教育专业进行评估。重视职业实践经验。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及评审,既体现严谨的质量意识,也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成为注册工程师必须经过有法律效力的注册程序。注册工程师有义务接受继续工程教育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检查。

2.当前工程教育及互认的国际形势。目前,各国工程专业评估的建设及其国际互认的进展正在加快。华盛顿协议于1988年首次签订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为正式签约组织。

2001年日本被接受为预备签约组织,现在已经是正式签约组织。2003年增加了德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3国为预备签约组织即准会员, 两年后有资格成为正式会员2005年增加了韩国、中国台北为预备签约组织。经验告诉我们,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的。借助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加速发展。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和教育大国,我们必须立即重视和着手准备这项工作。

三、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互认趋势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

启示

1.我国工程教育模式要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工程教育只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全面仿效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工科教育从此开始向美国工程教育模式靠拢/扩大专业范围或合并相关专业,通过院校合并建立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除此之外,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还需要另外几种工程人才,分别属于“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交叉创新”、“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新产品开发”以及“理论+技术实践+创业与市场能力→工程管理与经营”等3种模式。这些模式都强调通识教育和交叉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让受教育者自身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国工程教育要关注工程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首先应当高度关注工程技术人才的创造力。其次在遵守工程规范的前提下,还需要尽心竭力地对待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中的细节问题。

3.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上的工程教育与认证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系统阐述本专业骨干学科的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并突出工程原理,明确专业教育的共性,反而可以保证和促进工程教育的多样性,遏制目前出现的专业趋同化趋势,促进各学校的合理定位。另一方面,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回归工程,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从高等工程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的高度,推动工程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的建立,亦必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建立我国工程认证制度的

几点思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   张志英  张彦通

综观世界各国经验,工程师本身的质量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经济与安全,工程师认证已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必然的需求。当前,开展工程教育评估认证将有利于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工业界关注和参与工程教育,有利于加强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此,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建立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和注册制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应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专业化组织为主体

建立我国工程认证制度是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加快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专业化组织为主体,尽快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工程认证组织机构,使工程认证制度从此走上专业化道路。

二、应充分借鉴其它国家的工程认证标准

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工程师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工程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建立我国工程师资格认证和注册制度,推进工程师管理体制的国际接轨。

三、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我国的工程认证制度

实行工程认识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和参与国际工程合作,促进工程及工程师活动走向国际化。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当前我国工程专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我国独有的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建立我国的工程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我国工程专业认证的发展方向、服务面向及实现途径。这样建立起来的工程认证制度才有可能更为公平和公正,才更可能符合我国实际。

 

 

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5点建议

麦可思咨询公司总裁 吴垠

一、顶层主管部门组织的职能重点应设计“倒逼”机制,

学校、社会力量和企业积极参与认证工作,协调政府有关

部门进一步增加认证效用、制定标准和监督专业认证质量

保障。

二、加强工程教育标准的宣传贯彻,并作为工程新生教

育的必备课,促进由知识向素质能力“教”与“学”双向

的水平提升。

三、提高认证程序和标准的工作效率,在认证专家无法

尽快扩大和提升的现实情况下,不妨参考教育部《关于深

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的那样,引导“社

会力量科学合理地使用科技指标评价高校”。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四、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生层次和相关

领域的工程教育标准的制定,积极吸引企业界的共同参与,

扩大工程教育认证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五、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和落实“管办评分离”,提高自评与外部评价的配合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效率。

 

链接1:《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工程学位的互认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标准的互认实现的。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组织实施,对外由中国科协代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最初由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互认协议,成员遍及五大洲,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南非、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土耳其、俄罗斯等15个正式成员,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德国、中国、菲律宾等7个预备成员。

  《华盛顿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正式成员所采用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基本等效;②各正式成员互相承认其他正式成员提供的认证结果,并以适当的方式发表声明承认该结果;③促进专业教育实现工程职业实践所需的教育准备;④各正式成员保持相互的监督和信息交流。

  加入华盛顿协议,先要经过预备阶段,最短2年后可以成为正式签约组织。从预备阶段成为正式成员,有严格、规范的程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证体系和程序实质等效于协议其他成员的认证体系和程序;二是认证所采用的毕业生标准实质等效于协议中的毕业生素质要求。

链接2:《悉尼协议》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一些国家发起并开始构筑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其内容涉及到工程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标准、机构的认证,以及学历、工程师资格认证等诸多方面。该体系现有的六个协议,分为互为因果的两个层次,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针对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互认,《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针对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互认。

《悉尼协议》2001年首次缔约,是学历层次上的权威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一般为3年)资格互认。该协议由代表本国(地区)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目前成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

链接3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

20136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界多年努力的结果。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加大了软件、集成电路、水利、地质、煤矿、核工业、信息安全、动漫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下,新一代年轻工程科技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在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嫦娥工程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参与神舟七号、八号、九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都是我国培养的优秀创新人才。

  面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在思想理念、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改革。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政策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