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4-12-18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1218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长聘”符合学术规律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高校要建设一流教师队伍,除了要进行聘期改革,还需综合改革提供辅助和支持,即对传统的学术管理、评价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实行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管理。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其中,为了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两校均提出实施“预聘—长聘”制度。

所谓“预聘—长聘”制,就是要求预聘教师在经历五六年的考核期后,才能成为长聘教师。这其实借鉴了美国的终身教授制度。在美国高校,一名新聘教师通常要经过五六年的严格考核、淘汰筛选,而被聘为终身教授之后,就拥有更大地从事自己感兴趣学术研究的空间和自由,学校如无正当理由,不得解聘教授。这是一种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同时保障学术自由的制度。

实行“预聘—长聘”制,是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有价值的探索。当然,要把这一制度落实好,还须同步推进学校薪酬制度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比如实行年薪制和学术同行评价。

清华北大之所以用“预聘—长聘”制度,而不是用教授终身制来解释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担心引起“歧义”。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是以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合同制为重点的,因为大家担心,一旦教授实行“终身制”,缺乏考核压力,会出现“养懒汉”现象。

实行合同制,对老资格教授也一年一考核,表面看能促进教授辛勤工作,结果非但没有让高校产出更多优秀成果,反而充满急功近利和浮躁气氛,教授们很难潜心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追求短、平、快。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但在一些高校,一位教授倘若两三年磨不出一“剑”,就可能通不过考核,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尴尬。在这种考核制度之下,有教授戏称自己为“学术民工”,而一些学术不端现象,比如学术造假、学术抄袭、买卖论文、跑奖要奖等也由此滋生。

这类考核模式并不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在青年教师刚入职时,可以提出比较严格的考核要求,一方面可以给其成长的压力,激发他们的学术潜能;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接受到严格的教育和学术训练。最终能够承受压力,通过学校考核的教师,基本都是能够胜任学校要求,对教育、学术有理想和追求,且有能力实现的人。此后,如果再对他们提出一年一考核这样的要求,就很不恰当,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做远的学术发展规划。

高校要建设一流教师队伍,除了要进行聘期改革,还需综合改革提供辅助和支持,即对传统的学术管理、评价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实行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管理。(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1218

 

高校信息公开进行时

重大决策前向师生问需问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公开实现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根据议题内容,主动邀请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现场参与学校重要事务的决策过程,西安电子科大信息公开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信息公开不仅是被动地等别人来问,还应该主动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不仅只是把决策结果公开给大家,还应该做到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校长郑晓静说。

在利用信息公开网站、校园网等做好学校重要工作安排、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西安电子科大党委常委(扩大)会、校长办公会的决策信息,都会在学校信息公开网站、党政办公室网站上公开,让师生能及时了解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进展。

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该校召开“相约校长”等各类师生座谈会17场,收集学校各方面工作意见建议400余条,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和处理结果全部公布,主动接受监督。

问计于师生,公开重要决策的过程和信息,是该校信息公开的又一个亮点。特别是在重要决策和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上,学校非常注重发挥各类专业委员会的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作用。(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1218

 

高校信息公开进行时

师生列席校务会 信息公布渠道多

四川大学信息公开成常态

近日,四川大学公布了《四川大学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及相关责任单位》,明确了该校信息公开的十大类别50条公开事项,同时公布了每个事项的责任单位。“清单和相关责任单位的公布,是让师生和社会公众更快了解需要的信息。”川大校长办公室主任张林说。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四川大学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信息公开范围与内容。特别是在对外公布信息方面,川大即时动态地通过学校信息公开网站、公告栏、QQ群、校园贴吧等形式,向师生员工与社会公众通报学校有关发展与建设情况,搭建起形式多样的信息公开网络。

据统计,20132014年度,川大主动公开信息21249项,涉及党政工作、人事管理、教育教学、学术科研、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接到并回复有效网上信箱来信456件,主要涉及人事、教务、招生就业、办学环境等方面。(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1217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