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4年12月5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复旦大学探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高校智库怎样发挥作用?新型高校智库如何建设?复旦大学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智库建设的尝试,在多年实践中对高校智库建设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复旦发展研究院,这个成立于1993年的研究院始终坚持瞄准国家与上海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战略和对策研究。2011年,重组后的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立足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整合,以学科整合贡献国家发展。研究院先后吸纳和培育了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并通过重点建设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办好上海论坛等国际性大型会议,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的运行体制,汇聚校内外研究力量,着力加强对经济金融、网络安全、资源环境、金砖国家合作、国家治理等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目前,研究院下辖中心的金砖国家研究、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网络安全研究、金融指数研究、人口问题研究、社会生活资料研究、灾害经济学研究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北美洲、拉美洲和欧洲设有中国研究中心,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定期举办“大洋洲中国”论坛。
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说,复旦大学智库建设有两种路径:一是基于传统路径,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研究现实问题、积累相关数据、服务国家战略,由此凝聚形成专业性智库;二是基于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大平台的多学科聚合,由此形成综合性智库。“我们希望将两类智库有机统一起来,既发挥专业所长,建构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外部网络,又强调战略性,国际性。”
“在社会和科学之间,智库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林尚立说,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不能自我满足,一流的研究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撑。他透露,复旦大学已经在谋划集聚自然科学家,将智库建设拓展到自然科学。“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一定是长期打磨而成,而不是依靠短期集聚。当前,建设新型高校智库也要警惕重复建设,要全面布局、整合力量,形成良好的生态。”(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12月5日)
我国拟建一批世界一流高职院校
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
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建立三级质量监测体系
(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12月5日)
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4日公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将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
《方案》指出,2015年,全国将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初步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国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也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12月5日)
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创新培育“卓越工程师”
近日,香港政务司原司长唐英年被江南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近年来,唐氏家族创设的“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与江南大学联合成立君远学院培育“卓越工程师”,开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办学之先河,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
在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君远学院还设立“君远海外交流基金”,开设德语和英语口语培训班,每年资助5至11名君远学生赴美国田纳西大学参加“精益企业”培训项目,并与德国、法国高校合作开展选送研究生项目。“经济全球化离不开教育和科技的全球化,因而国际化视野是时代对工程类人才的新要求。”唐英年说。(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12月5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