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5年3月3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浙江大学抓学风促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浙江大学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有:
一、强化机制体制,学风建设有保障。二、分层分类教育,学风建设全覆盖。三、选树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优良校风。(来源:中国教育部网站)
西南交通大学狠抓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狠抓内涵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一个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一是推进“卓越计划”和“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计划”,连续5年与铁路单位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共选拔培养580名卓越工程师。二是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制定《本研课程紧密衔接培养方案总体指导性意见》,从课程体系上打通本研衔接培养壁垒。三是推进经济学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研究制定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
两条主线。打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课程和教材的精品化建设,组织通识教育研究课题组到其它高校实地调研,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方案》,推进学校55部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和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二是推进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校级实习基地调研团队和院级实习检查小组,跟踪监控全校16794名本科生组成的350支队伍的实习情况。实施本科生国际工程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到美国康奈尔、俄克拉荷马、英国剑桥等大学进行暑期国际工程实践,联合成都市就业局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SYB创业培训”和“全球创业模拟实训”。
三个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协同融合为支撑,巩固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青年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组织培训归国教师的交流学习及考核验收。二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理科、文法、管理、艺术四类专业的分类研究与建设工作,坚持整体推进,及时跟踪建设进度,开展中期答辩及研究讨论工作。三是促进人才培养的协同与融合,以中铁二院和成都铁路局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抓手,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方案、工程实践能力合格认证体系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四项保障。推动体制与机制、标准与规范、经费与条件、文化与环境等四项建设,营造人才培养环境。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制订教师管理、激励与退出机制,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及教师评聘制度改革,为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支撑。二是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针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步骤完成质量标准、管理制度、监控程序、评价体系等系列规范。三是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实行无纸化办公,推出网上办公系统,开发移动终端应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大学生学习方法系列讲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与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来源:中国教育部网站)
高等工程教育课改应回归工程实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男星
长期以来,高等工程教育围绕“理论”和“实践”孰轻孰重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工程教育像钟摆一样不停地在理论和实践两端摆动。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应直面当代工程实践,从过于强调理论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从工程的角度研究工程教育课程,对高等工程教育而言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东南大学崔军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一书,围绕“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是否需要以及怎样回归工程实践”这一中心问题,对工程教育及课程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我国大学工程教育课程如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该书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作者从整体工程观对当代及未来工程人才职业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工程范式的课程新理念,特别是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技术与非技术的平衡”等课程主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号)
高校大气科学类专业将扩大招生规模
日前,教育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优化气象相关专业结构,适度扩大大气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共同加强对气象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
《意见》明确,将建立以气象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在办好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大气探测等方向的人才培养,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气象人才。
《意见》提出,支持行业特色高校统筹招生计划增量与存量,适度扩大大气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扩大职业院校气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支持有关高校继续面向西部省(区)气象部门和艰苦气象台站定向培养大气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还提出,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将建立气象人才培养联盟,发挥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气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校本科、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功能,建立健全气象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气象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此外,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将对气象教育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3月2号)
河南:教育经费将与第三方评估评价挂钩
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第三方评估评价挂钩、投入百亿元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高考改革方案上半年公布。2月3日,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在郑州召开,安排部署今年的教育工作。
教育资源配置与第三方评估评价挂钩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表示,2015年,我省将重点推进五项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位列其中。
朱清孟说,管办评分离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教育公共治理的总原则。上半年,完成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制订工作。完善社会参与评价教育机制,推动专业教育评估评价机构建设,完善分类评估评价机制,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价,招生计划、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第三方评估评价挂钩。也就是说,今后我省高校的招生计划和经费保障等将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贡献。
高考改革方案上半年公布
高考改革方案,我省何时出台?朱清孟说,关于高考改革,国家非常慎重,首先选择了上海市、浙江省作为试点,在2014年下半年起实施新方案,要求其他省市根据自身情况从2015年到2017年相继启动。我省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如果得到批准,新方案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启动“一市四县两校”改革实验区建设
今年我省将启动“一市四县两校”改革实验区建设。“一市”即济源市,主要承担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四县”即兰考、新县、新郑、新安,主要承担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两校”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主要承担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投入百亿元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加快解决城镇中小学资源不足问题。今年全省每个县(市、区)原则上新建1-2所小学、初中,完成200所建设任务。
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今年我省将落实中央资金、省财政配套资金,加上市、县投入,共计约100亿元用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来源:河南省教育厅网站)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