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发布时间:2015-03-13作者:设置

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5312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教育公平是保障转型:地方高校将走出“千校一面”

3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此前,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年度工作会也提出将印发地方高校转型试点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转型的要点和难点在哪里?

现在要引导转型的这些地方本科高校,基本上都是2000年前后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转型过来的,是一个应用型的转型,可以说是横向的转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转型和提高水平是不矛盾的,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我们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优化和提升这些学生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转为应用型绝对不仅仅是指工科专业,很多文科、理科、艺术等专业也可以做成应用型专业。不要一谈到转型,就成了重视工科,其他学科不要发展了。再其次,要正确看待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主张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且这两个教学都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些问题如果能够澄清,转型可能就会变得更容易些。

现在很多地方大学都在制订章程,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让地方大学科学定位?

每所学校都要针对你所在的这个地方、你的学科基础、你的历史积淀、你在全省高等教育布局上的位置,根据全省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才的需求,拿出一个总体规划。定位做好了以后,才能解决如何办好大学,如何保证教育方针的实现,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顶层设计之下,我们要推动它的转型,同时也推动现代大学建设。

资源配置要贴近市场需求。从学校层面来说,让各种学科资源的配置更加能够紧贴市场需求。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本质,是要把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与经济社会的需求紧密融合起来。

高校教育资源无论国家宏观层面还是校内的微观层面,都是包括转型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准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12

代表委员声音

大学要帮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发言时说,大学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有责任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强烈的爱国情怀、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仍然是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刘川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知行不一;二是载体和途径缺乏,具体措施落实不够;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不强。

刘川生建议,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协同平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接地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理想认同。(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12

好大学靠好校长更靠好制度

熊庆年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校长对于一所大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最关键的是,校长能否在确定的制度框架内,提出或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否抓住时代机遇,把握发展大方向,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能否遵循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规律,平衡各种诉求和利益关系,有智慧地凝聚共识,领导师生努力实施战略目标。

好的大学不仅要靠好校长,更要靠好的制度、好的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的鼻祖威廉·冯·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理念,于1809年创办了柏林大学,1810年正式开学时,他已离开了这所大学,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理念贯注到后来办学的实践中去。他的继承者们一棒接一棒地把柏林大学办成了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靠的就是大学的制度建设,形成了权力的规范。

校长选聘任用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在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大学校长的选聘任用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规范。虽然由于各国政体、文化等不同,制度规范不尽一致,但一些基本要素是共通的。这些制度规范是建立在现代大学办学规律基础上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加以吸收利用,推进大学校长专业化的改革。

在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选聘任用制度,形成一套大学校长选聘任用规范,应当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312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