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5年3月26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中国高质量科研论文继续引领亚太
五机构名列区域前十强
本报记者 张蕾
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增刊《2015亚太区自然指数》显示:中国2014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总量依然居于亚太地区首位。根据加权分数式计量,有五家中国机构名列该地区产出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机构十强。其中,中国科学院居于亚太地区首位,其他四家中国机构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据悉,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在四个学科类别中,有三个的贡献度居于首位,即: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日本在生命科学方面以不足5%的优势领先中国,澳大利亚在《自然》和《科学》两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了日本和中国。
除此之外,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的论文合作最多,但中国所发表的论文中大约70%不涉及国际合作。
“中国十分专注于应用科学研究,因此自然指数等指标所体现的中国高质量科研的增加,最终会带来创新成果,用以解决诸如清洁能源、环境污染等社会挑战。”《自然》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博士表示。(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3月26日)
高校信息公开平均水平为“中”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组对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年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价。
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组监测和统计分析发现,75所直属高校信息公开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为71.3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直属高校共计60所。其中得分最高的直属高校为95.87分,最低的为21.40分,得分主要集中在70~80(23所)和80~90(21所)分数段内;综合得分前三位的高校依次分别为:华北电力大学(95.87分)、北京交通大学(92.97分)、合肥工业大学(91.10分)。
部分名校排名相对靠后。
少有直属高校在年报中反馈师生评价。
部分高校相关网站用户体验较差。(来源:光明日报,
2014年科学基金资助总额达250.68亿元
本报记者 杨舒
24日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七届三次全委会。据悉,2014年,基金委共受理全国157557项各类申请,择优资助了39089项,资助金额达250.68亿元。
基金委主任杨卫在会上表示,2014年,基金委统筹实施了资助计划,面上项目资助15000项,金额119.35亿元,平均强度达到79.57万元,比上年增长5.46万元,平均资助率达25.35%,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资助605项,金额20.46亿元,平均强度达到338.21万元,比上年提高43.36万元;资助重大项目23项,金额3.9亿元。
在人才资助方面,2014年,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6421项,金额39.89亿元,平均强度为24.29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5.26%,项数比2013年增加1054项。其中,女性获资助者为历年最多,达6712项,占总数的40.87%;地区科学基金资助2751项,金额13.08亿元,平均强度为47.53万元;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00人,金额4亿元。(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启动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
本报记者 张景华、董城
24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具体包括“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三个子项目,重点推进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这是北京教育领域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计划用3至5年时间,初步建设北京地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双培计划”是由市属高校每年输送优秀学生到中央高校进行为期2至3年的中长期访学;同时,每年遴选部分学生,输送到在京中央高校开设的、北京社会急需的专业中短期访学,或者修习辅修专业。“外培计划”由市属高校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市属高校每年将输送300名左右的学生到海外境外开展2年的访学活动。“实培计划”每年由市属高校遴选优秀学生,进入院士工作室、教授实验室等接受科研创新训练;全面建设并开放高校与社会各界共建的优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接收若干名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中接受培训;每年派遣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生,进入科研院所学习和参与科学研究。
今年,“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招生将嵌入高考招生体系,具体招生简章即将公布,北京地区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填报。今后,北京市将深入开展学分制改革,实现北京地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来源:光明日报,
西藏高等教育加大理工科比重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西藏今年将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比重,优先满足师范和农林牧水医以及特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求。
据介绍,西藏高等教育目前着力打造高原科学技术和民族传统文化两大特色学科群。2014年,西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入开展“会思考、能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加大理工类招生力度,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马升昌介绍说,2014年,西藏全区共有19620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理工类专业招生比例达到50.7%,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比例达到71.8%。内地西藏班普通高考录取新生2951人,理工类专业招生比例达61.64%。目前,普通高校在校生达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76%。今年西藏将突出着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3月24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