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5年5月19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今年高考,多省份将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录取——
“三本”批次取消,释放什么信号?
距离2015年高考只有不到20天的时间了,各地今年的高考方案也相继出炉。近日,四川、广西宣布2015年高考将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为本科第二批进行录取,而湖北则宣布将于2016年高考取消三本批次招生。这是2009年以来,继浙江、天津、山东、福建等省份取消三本批次招生后的又一次集体变动。
三本合并到二本批次招生,这样的高招新政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考生选择余地增大,志愿填报难度也增加
三本“帽子”被取消,公办民办高校界限淡化
引导高校回归办学实力的竞争
随着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拉通招生将是未来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式,不论是传统的二本公办院校,或是民办院校,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没有特色的高校将很难生存,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最终要回归到办学实力的竞争。
学校不再向外部争名,而是转向自身,专注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就业优势才最有说服力。(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9日)
打破行政隶属关系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西安三名校“拆墙”共育本科生
5月13日,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大和西北大学签订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
中科院院士、西安电子科大校长郑晓静认为,西北工大的三航(航空、航天、航海)、西安电子科大的电子通信、西北大学的人文社科,在全国来说都具有学科优势。三校的联合培养,不仅能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也是三校内涵发展的新要求、协调育人的新趋势、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按照三校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从今年9月起,三校将实现学生在学校间攻读辅修专业、双学位,互相选修课程,相互承认学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互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此前三校已开始相关合作,以西北工大为例,本学期他们就从西北大学等高校聘请了22名教师,开设了44门课程,学生选修超过6000人。(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8日)
高校职称评定万不可简单化
顾航宇 西华大学教授
所谓职称评定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与发表数量为根据,来确定一个人是否符合教授或副教授的资格。笔者多次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同时也从其他高校职称评委那里了解到,所谓职称评审,最重要的是审查两个东西。其一,审查论文的学术质量。这原本是对职称申报人学术水平的一种最硬的、最重要的学术审查。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最硬的学术审查被简单化为审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即看论文是否发表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譬如,文科的职称评审,那就是看论文是否发表在核心期刊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刊物上。其二,审查论文的数量。即所发表的论文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数量。只要论文发表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上并达到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就被认定为符合某一职称的学术要求。这种职称评定的简单化,虽然高效快捷、便于操作,却在客观上降低了职称评定的质量。
职称评定的简单化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简单化的职称评定方式,尽力实现职称评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强化学术水平的考查力度。譬如,对于拟评副教授、教授的人,不能只是简单地看其论文发表的情况,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学术答辩——既要对其论文的真实性进行答辩,更要对其实际的学术功底或学术底蕴进行答辩——以准确把握其真实的学术水平;而且,这种学术答辩必须在异地进行,以避免受到当地人情关系的干扰。
当然,这样的职称评定方式肯定很麻烦。为了确保职称评定的真实性与公正公平性、为了纯化学术风气,在职称评定上多花一点时间、多费一点精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非常值得的。(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8日)
充分尊重教师的勤勉育人精神
胡银根 宜春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大工程,十分需要广大教师具有勤勉育人的事业精神。何谓勤勉?勤者,勤奋也;勉者,用力也。勤勉育人之精神,是教师勤奋努力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发展的一种主体意识,是教师多方面关心呵护学生成长的师者情怀。
此外,勤勉育人精神也是教师必要载现的一种大学精神元素。勤勉育人精神作为大学教师工作需要的一种独特的本源性精神,和其他大学精神因素一道,共同形成大学精神范畴。也因此,弘扬大学精神,其中就包括弘扬勤勉育人之精神。
更进一步看,勤勉育人精神还在教师的精神体系中具有某种基础性影响作用。不难看到,教师勤奋努力地帮助学生推进人格与学业的发展进步,这是实践教育目的,同时其中的勤勉精神,也能为教师其他职能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撑,即教师勤勉育人的意识情怀,能有力带动教师全面人格的能动发展,一体性地促进教学与科研等全部活动中的效能。
大学以育人为本,必须长期坚守和弘扬勤勉育人精神。我们在此急切呼吁,高校在教师的业绩考核乃至职称评定中,必要想办法公正地对待教师勤勉劳作方面的贡献,切实地予以区分及价值认可,科学完善教师业绩的考核办法,以此来长期保护好广大教师育人工作的积极性。(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8日)
陕西推动高校跨校选课学分互认
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
近日,陕西省将开展优质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共享和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等教育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陕西省教育厅要求,高校要尽快启动公共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工作,推动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改革,加快校际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和“慕课”建设。重点做好高校数据融合与共享,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提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服务应用和融合应用,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和学校综合实力。
同时,陕西省分别在西安交大和西北大学成立陕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和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将分别承担全省高校基础数据的融合整理、挖掘分析和应用研究工作,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引领工作。(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6日)
河南科技学院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河南科技学院“未来企业家集训营”是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学生群体,对其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拓展和创业能力实训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河南科技学院院长王清连介绍说,集训营分为集中培训和长期指导两个阶段。集中培训期间,学校针对创业项目运行的关键问题,邀请知名专家、优秀创业者等为学员讲授课程,还按照商业操作程序进行创业训练,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集中培训后,学校会选拔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对项目管理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资金和场地方面给予扶持。
现在,“未来企业家集训营”有67名学员。王清连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集训营就是要为愿意创业的大学生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量身定做’创造条件。”(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5月19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