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2015年6月18日)
看改革发展信息快递 知高等教育发展动态
聚焦高校转型系列专论之一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应走出身份困惑
储召生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主编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转型之后,地方本科高校到底是在办职教,还是在办高教?
转型首在调整办学定位。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是造成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调整。
转型重在确立就业导向。就业导向一旦确立,地方本科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师资素质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等等,都将随之改变。可以说,这样才真正是从“围绕学校资源办学”到“围绕学生办学”的转变。
转型不必纠结于职教高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8日)
武汉科大计算机学院按上一年度教师科研工分排名分配下一年度科研资源——
在这里做科研“英雄不论辈分”
4年前,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试行科研“工分制”,将全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全部量化,根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年度为单位核算工分。每年3月公布上一年度科研团队和个人的总分及排名,然后依据其在全院总工分的比重,分配下一年度研究生招收数量、实验用房面积和科研资助经费等教科研资源,以打破科研资源分配论资排辈、多要多给的传统做法。
科研做得越多,配套资源就越多。“工分制”包括5项考核内容:科研项目经费到账、科研论文专著及收录、科研成果鉴定和获奖、知识产权申请与授权、省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每个类别按层次高低计不同权重的工分。
只要有激情和潜力,谁都能成英雄。抱团科研既有利于提高协同科研的水平,也有利于队员静心做高水平研究。
考核结果只与科研资源分配挂钩。今后要动态调整分值,通过增减分值,引导大家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学院对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正在考虑开设“绿色通道”,适当资助科研经费,允许他们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出科研成果。(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8日)
2015年科学基金预算达到222亿元
15日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工作会议显示,2015年科学基金预算达到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在会上表示,科学基金成立近30年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今年的预算仍保持增长。(来源:光明日报,
学界热议科学基金管理新政
今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发布,在科学界引发强烈反响。近日,在《资金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会议召开期间,来自全国多个基金依托单位的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对基金管理新政的落实发表看法。
针对如何更好贯彻执行《资金管理办法》,浙江大学总会计师石毅铭说,该办法规定间接费用与依托单位的信用等级挂钩,除了资金的管理,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也应纳入信用等级。他还建议,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的间接费用应按照直接费用占总经费的比例由依托单位统一划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在听取了各依托单位代表发言后表示,基金委将虚心听取意见,与财政部密切协作配合,抓好重点关键任务的落实,加强培训宣传和政策解读及后续跟踪,推进办法的贯彻落实。(来源:光明日报,
集竞赛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启动,报名时间截至
据介绍,大赛主题为“‘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这次大赛集竞赛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介绍说,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两组赛事。(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8日)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
小微企业成毕业生就业岗位提供主体
上海市教委新闻发布会显示,2015年上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1月同比约低5个百分点,目前低0.03个百分点,差幅呈下降趋势。用人单位需求数减少、毕业生对小微企业持观望态度、准备创业毕业生人数增多是3个原因。
201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万,与2014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研究生4.2万人、本科9.0万人、专科高职4.5万人。截至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平辉分析,大多数毕业生对小微企业不了解,担心其前景难测,增加了就业选择的难度,对工作机会持观望态度;对于低收入岗位,一些毕业生宁愿选择待业,这是今年签约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7日)
北京全方位帮扶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15日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启动。北京计划在3至5年内,实施多项激励帮扶措施,帮助北京高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北京将着力构建“一街三园”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包括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以及3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不仅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场地支持,还为其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在资金支持上,北京还将增加与中央高校共建经费中就业创业的额度,以及市属高校用于就业创业的经费。同时,还将通过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编写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建设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等三项工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水平。(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7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张宁 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