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公共政策关切

发布时间:2022-03-07作者:设置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端鸿

    第一个政策关切是能不能出好人才。人才培养始终是“双一流”建设的第一优先,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衡量“双一流”建设是否成功,最后还要看能否培养出面向2030年乃至2050年,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顶尖人才。要在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上下功夫,只有布局对了,才能不出现人才的结构性问题。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人才培养上。要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人才培养。

    第二个政策关切是能不能出好成果。一是引导建设高校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二是引导建设高校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基础研究取得“从0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双一流”建设评价也重点关注这两点,这是非常明确的导向。新一轮“双一流”仍然会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引导高校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第三个政策关切是能否产生扎根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切实引领民族繁荣和国家发展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双一流”建设要坚持的目标。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每个世界强国发展的背后,都涌现出一批扎根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是如此。这些大学之所以发展成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土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关系。简单照搬任何国家的大学系统都无法建成扎根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每所世界一流大学都应该对照国际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具备显著的本地特色和本土特色。

    第四个政策关切是能否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都有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重要支撑。而每个城市群的背后都有世界级的大学集群,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双一流”建设能否促进顶尖科学家集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汇聚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能否在主要科技领域拥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拥有一批开拓者,进而逐渐在若干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些是人才中心的显著标志。从这个角度说,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集群建设可以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需要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双一流”建设强调动态调整,坚持滚动竞争、优胜劣汰,注重持续改进的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赋予建设高校和学科相应的动力和压力,但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建设名单动态调整不应该成为过度关注的焦点。纳入建设意味着巨大的责任,而不是获得了“标签”或者“荣耀”。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应当始终聚焦“双一流”政策导向,将出人才、出成果、办出特色、作出贡献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把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地位相称的世界级大学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