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如何开展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04-21作者:设置

依据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反向设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再根据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流专业建设:首先是优化专业结构,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第二,提升专业内涵水平。学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业融合为主线,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开展一流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制定:学校围绕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梯度的课程体系、企业级的实践平台、多维度的资源保障等方面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9775”模式,即90%以上的教师参与、调研7家以上典型企业、调研7家以上同类高校、有5位以上校外企业专家参与,制修订产教融合型校内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重构:一是与企业、行业或相关学会联合开展课程体系的设计;二是优化课程,开发系列优质资源共享课程;三是重构教学内容,压缩课程重复和过时的内容。

特色教材开发:吸收科技创新成果和管理理念方法,倡导企业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产教融合型特色教材或者自编讲义。聚焦课堂革命。以学生为中心,把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案例,真题真做,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

实践教学提升:围绕学生专业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建设深度融合的企业实践基地(三合一基地);引企入校,实现引入企业类型与学校主要专业版块的协同;加强基于专业、面向产品的创新创业实践。

学业评价改革:要更加注重过程性、研讨性、应用性评价与考核,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