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强化有组织科研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3-10-19作者: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锚定目标、前瞻布局,加快推动科研模式改革,集聚力量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科研系统规划。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出台《“十四五”科技创新20条》,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等目标,努力构建有组织、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研特区”体制机制改革,将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碳中和研究院、先进智能研究院等学科交叉研究机构设为“科研特区”,通过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创新科技资源配置等举措,不断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优化分类评价机制,突出对成果原创性、前沿性和引领性的评价导向,探索代表作评价和教师长周期考核,着力推动科研评价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助力产出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整合技术研究开发院、文科研究院等机构组建科学技术研究院,形成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区域服务、成果转化等职能于一体的科研体系,同时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重视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推动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级基地平台重组,不断完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多层级科研平台体系。围绕重点关键领域,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推进高端基础件、智能制造工艺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与专用装备、智能材料分子设计等方向研究,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攻坚,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取得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新突破;围绕量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医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规划布局研究课题,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出。鼓励青年科学家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加强跨学科重大项目组织谋划、科研资源配置共享,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导向明确的科研组织形式。通过强化理工结合、学科融合,深度挖掘工程应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引导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有机衔接,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服务辽宁振兴万亿级主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海洋科技“三大创新链”,积极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集中大攻关,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如,依托学校涉海学科专业优势,围绕海洋科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海洋牧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近海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带防灾减灾、船舶海工装备等领域科研攻关。

深化校企联动,助力产业改造升级。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如,与相关企业共建研究院,协同开展有针对性的重大项目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推动核电装备国产化转型发展。聚焦服务“东北振兴”,与企业联合成立产学研联盟,共同承担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如,参与大连长兴岛(西中岛)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与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长兴岛中试基地,联合开发和验证中试工艺技术、产品10余项。与重点行业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实施人才共享、团队共建,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发展共同体”“创新共同体”的新模式新路径。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吸纳会员企业近200家,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与重点产业、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围绕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坚持“强强联合、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共建附属中心医院;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医工交叉研究院等机构,推动现代医学与工程思维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2022年,学校以许可、转让和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183件,转化金额1.72亿元。

坚持引育并举,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强化战略科技人才引育,制定《预聘、准聘、长聘一体化实施方案(试行)》《星海教授聘任实施办法》等,在岗位设置、人才遴选、学术资源、评价考核、薪酬待遇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开展人才聘用体制改革,赋予二级单位更大自主权,鼓励学部(院)结合实际,优化高端人才、新引进人才考核机制和薪酬体系,以适度适当的原则个性化制定职称评审条件,进一步激发各二级单位人才引育的内生动力。完善战略科技人才梯队建设,面向重点战略领域和重要基础前沿领域,建立“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研人才”三级科研人才团队体系,着力打造一支以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领军人才,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实施分层目标引导、分类目标考核,在科研经费保障、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博士研究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有力支持,营造鼓励勇攀科技高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科技强国建设奋勇担当、贡献力量。文章来源(教育部官网)


返回原图
/